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忠臣不恃二主下一句是什么(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

2024-07-01 00:43:54栏目:商业
TAG: 皇帝  部落  治国  就是  一个

很多朋友对于忠臣不恃二主下一句是什么和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
  2.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十三章,守国,讲了什么
  3. 老子说的“道”,到底是什么
  4. 寒浞杀后羿夺取大权,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二子,最后下场是怎样的呢

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

梁冀是东汉历史上最跋扈的权臣,其统治下的那段历史,是东汉最黑暗的时代。下面,我就来说说梁冀都干了什么事。

第一,梁冀为什么能当上大将军?

梁冀能在东汉上崛起,得益于两个人:父亲梁商与妹妹梁妠。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年仅十三岁的梁妠被选入宫中,封为贵人。四年后,梁妠成为汉顺帝的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梁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速度蹿起。梁皇后的父亲梁商权势扶摇直上,出任大将军,权倾天下。不过,梁商为人谦虚谨慎,名声不错,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公元141年,梁商因病去世,他留下遗嘱,要求葬礼要简单。无论生前的谦逊或死后的节俭,他美好的名声给儿子梁冀撑起一把保护伞。

与父亲的低调完全不同,梁商的儿子梁冀为人嚣张残暴。他先后担任执金吾、河南尹,仗着出身名门,官运一路亨通。梁商死后,梁冀从河南尹跃迁为大将军,父子两人先后成为大将军,在东汉历史上属首例。梁氏外戚集团的势力一举超过之前的诸家外戚,一枝独秀。然而汉顺帝真的看走眼,梁冀后来差点成了皇室的掘墓人。

第二,外戚擅权

公元144年,时年三十岁的汉顺帝病逝。顺帝一死,梁皇后成为梁太后,梁太后没有儿子,以虞美人所生的皇子刘炳为皇帝。该年刘炳才两岁,太后临朝,必然只能依靠自家兄弟,于是外戚擅权的情况又一次出现,东汉历史进入最黑暗的“梁冀时代”。

小皇帝刘炳五个月后死了,死时不满三岁。太尉李固认为,不应当立小皇帝,应该在诸王之中挑选一个年纪大且品行端正者为皇帝。当时呼声最高的人,是清河王刘蒜,他老成持重,待人接物端庄严肃。

梁冀显然不愿立刘蒜,只有立一个小皇帝,他才能独揽大权。渤海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缵被立为皇帝,史称汉质帝。这个结果,令李固十分失望,他与梁冀的矛盾日益恶化。

第三,打击李固

在梁冀看来,李固是他独裁之路上的绊脚石,是眼中钉肉中刺,必得拔除而后快。李固为人清正廉明,公忠体国,深得梁太后的信任。

梁冀指使人写了一折奏章,弹劾李固。

弹劾的内容,归结起来有几点:第一,李固是伪君子,表面上很正派,暗地里结党营私,离间外戚与皇室的感情,居心叵测。第二,汉顺帝去世后,大家都痛哭流涕,李固不仅不哭,还举止轻浮。第三,先帝刚过世,李固就迫不及待地改变各种规章制度,明显是在指责先帝的种种错误。第四,把先帝的旧臣驱逐一大批,自己作威作福。

这些都是什么罪状呢?把白的都说成黑的。李固力矫顽弊、重振朝纲的努力,居然被别有用心地说成是对先帝不敬。梁冀向妹妹梁太后施压,坚持让有关部门调查李固。只要司法机构介入,就算不置李固于死地,至少也要让他丢官。梁太后还算理智,毕竟李固的许多政策都是经她同意的,遂拒绝梁冀,李固侥幸逃过一劫。

第四,毒杀汉质帝

与李固相比,刚满九岁的小皇帝刘缵更令梁冀不寒而栗。

当初梁冀坚持立刘缵为皇帝,就是认为小孩子容易摆布。刘缵年龄虽小,却能明辨是非,只是未能深谙人事的他还是少了谋略。在一次朝会上,刘缵在群臣面前,指着梁冀,突然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都震惊的话:“此跋扈将军也。”这个过于冒失的举动,要了他的小命。

梁冀意识到自己小看小皇帝了。虽然皇帝还小,总有长大的一天,他心里已经埋下一颗仇视的种子,日后会开花结果。既然如此,不如干掉皇帝。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的第一天,质帝刘缵吃了一个饼,不一会儿的工夫,突然觉得腹疼难忍,唇焦舌燥。这竟然是个毒饼,而毒死皇帝的人,正是梁冀。

汉质帝之死,说明梁冀的势力已是一手遮天。弑君事件,把梁冀与李固推到摊牌的边缘。

第五,立君之争

有一件事情更为迫切,就是谁来当皇帝。

李固已经铁下心,无论如此也要制止梁冀专权,必须选择一位成年且贤明的王子。他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写信给大将军梁冀,强调选帝必须征求三公及诸卿的意见。

面对三公的施压,梁冀不得不召集公卿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梁太后、大将军梁冀、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九卿及诸位侯爵,讨论皇帝人选。

在这次会议中,梁冀与李固的冲突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以李固为代表的三公及以大鸿胪杜乔一致推荐清河王刘蒜。面对李固等人的攻势,梁冀难以招架。一来李固选贤立能的原则站得住脚,难找到反驳的理由;二来梁冀还没想清楚立谁为皇帝,提不出具体人选。这一天在激烈的争吵中过去,李固占了上风,可是结局未定。

然而,这时宦官势力卷了进来。这天晚上,大太监曹腾夜访梁冀,外戚与宦官联手抵制李固等人的主张。无论是梁冀或曹腾,都希望立一个可以玩弄于手心的皇帝。两人商议结果,决定立年仅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

第二天,公卿会议继续召开。梁冀抬出皇帝人选刘志,当然遭到李固的激烈反对。这时,梁冀露出凶残的本性,言辞强硬,充满威胁的语气。

在梁冀的淫威之下,李固阵营开始动摇。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为恐慌,临阵倒戈,其他公卿大夫也纷纷反水,最终李固一败涂地。在梁冀的怂恿下,太后下达懿旨,将李固免职。三天后,刘志登基称帝,史称汉桓帝。

第六,处死李固、杜乔

李固无固被免职,一时间朝野哗然。梁太后安抚士人之心,遂由杜乔出任太尉。杜乔在当时与李固齐名,正直的性格,注定他不可能与梁冀同流合污,于是一场新的政治斗争又展开了。

梁氏集团权势炽热,梁冀的弟弟梁不疑、梁蒙,儿子梁胤等人皆受封为侯。杜乔不畏强权,上书据理反对。梁、杜的矛盾激化,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在梁冀眼中,杜乔已是李固第二,不可不除。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帝国首都洛阳地震。梁冀乘机以“灾变”为由,归咎于三公,罢免杜乔太尉之职。

这时,清河国出了件大事。这件事,可帮了梁冀大忙。

一年前,李固、杜乔强烈要求立清河王刘蒜为皇帝,最终没成功。有两个热血青年怀着对梁冀的仇恨,搞了一次鲁莽的冒险。他们打算劫持刘蒜,逼他称帝。这场政变闹剧很快失败,两人被捕处死。清河王刘蒜受牵连,被取消王号,贬为侯爵,放逐桂阳,最终自杀身亡。梁冀乘机扩大打击面,称李固参与策划政变,要求给予治罪。就这样,李固莫名其妙地卷入所谓的“谋逆案”,被关入大狱。不久后,李固在狱中被秘密处决。李固死后,梁冀一不做,二不休,把杜乔逮捕入狱。入狱当晚,杜乔也被杀害。

李固与杜乔都曾担任太尉,位列三公,他们是唯一敢于挑战梁冀的人。李、杜死后,梁冀更是一手遮天,不可一世了。

第七,骄奢淫侈

由于所谓拥立之功,梁冀受封食邑超过三万户,他的老婆孙寿也封为“襄成君”,阳翟一县的田赋租税都归她所有,每年就有五千万钱之多。

梁冀与夫人孙寿,分别筑起两座巨大的豪宅,一座大将军府,一座襄成君第。两大豪宅只隔着一条街,内部装潢极尽奢华。宅内有崇台高阁,飞梁石磴,有园林假山,山上罗列草木,驯放鸟兽,可谓是应有尽有。宅第着实太大,梁冀要走上一圈,都得乘马车,其豪华程度,不逊皇宫后院。梁冀与孙寿在两座大宅内日日欢娱,夜夜笙歌。官员前来拜访时,得先被门房勒索进门费,时间一长,看门人都成了暴发户,竟然拥有数万两黄金的家产。

要维持这么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连梁冀都觉得入不敷出。三万户的采邑与一个县的税赋,竟然还不够花。怎么办呢?梁冀有办法,他先派人暗中调查各地的巨富,罗列一个名单,然后随便给他们找个罪名,抓入监狱,严刑拷打,逼迫其家人出巨资赎罪。许多富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被杀头。比如扶夫有一位富人,名叫士孙奋,非常富有。梁冀为夺其财,竟将他抓住监狱,折磨致死,全部家产没收,总共有一亿七千万钱。

梁冀统治的时代,是东汉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在梁氏夫妇大肆挥霍、生活奢靡的同时,国库却一日日地空虚。国家没钱,政府的机构还得正常运转,于是所缺费用就转嫁到百姓身上。朝廷下达命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凑足征收款,对原本生活穷困的百姓采取压榨手段。民不聊生,每天都有大批的百姓或死于官府的棍棒之下,或走投无路选择自杀,一了百了。

第八,独断专行

梁冀虽然拥立汉桓帝刘志,实际上对他严加监控。皇帝身边的人,多数都被梁冀给收买了,每天密探们都要把皇帝的一举一动向梁冀汇报。他说过什么话,见过什么人,甚至吃了什么,梁冀都了如指掌。就算在皇宫内院,汉桓帝刘志也没有自由可言,皇后梁女莹是梁冀的妹妹。皇后控制欲极强的女人,她自己没有生育,若有妃子被皇帝临幸而怀孕,无一不惨遭毒手。

至于朝中大事,完全是梁冀说了算。

当外国或地方政府向朝廷进献贡品时,最好最贵的,先送给梁冀,皇帝收到的仅是次品。想要升官发财的人,排着队去梁冀家中送礼,没人来求皇帝。已经升了官的人,要先去梁冀家中谢恩,然后才能放心上任。

辽东太守侯猛看不起梁冀,升迁不肯去送礼谢恩,结果被梁冀找了个罪名,处以腰斩酷刑。荆州刺史吴树曾查办梁冀宾客门人十余人,在赴任之前被梁冀毒杀。郎中袁著年轻气盛,在皇宫门外上书抨击梁冀擅权,被梁冀派人逮捕乱鞭打死。袁著的好友胡武几乎被杀光全族,死了六十多人;另一位好友郝絜不愿连累家人,在梁冀家门外服毒自杀。文人崔琦文章讽刺梁冀,被梁冀免职,遣回老家,后逮捕处死。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第九,梁冀之死

梁冀的独断专行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桓帝刘志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

一件事,终于让恒帝决心与梁冀摊牌。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了。谁来顶替梁皇后呢?梁冀相中一人,她就是选入宫中的邓贵人。为了继续控制汉桓帝,梁冀打算把邓贵人认为干女儿。但是他却干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派人去刺杀邓贵人的母亲邓宣。然而,刺杀行动意外失手,刺客竟然被擒获,把幕后主使梁冀给供出来了。

汉桓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铲除梁冀。朝廷内外都是梁冀的亲信,皇帝能依靠的只有内廷的宦官。于是恒帝秘密与五个宦官歃血为盟,组成一个反梁集团。

梁冀耳目众多,觉得皇帝与五宦官行迹诡秘,便派中黄门张恽入宫宿卫,暗中调查皇帝与五名宦官。汉桓帝豁出去了,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宦官具瑗率领宫廷卫队,逮捕梁冀派来的张恽,罪名是“无故入宫,欲图不轨”。另几个宦官拥桓帝上殿,召尚书火速入朝。皇帝发布诏令,派尚书令尹勋持节前往各要害部门,勒令丞、郎以下官员,一律全副武装,守住自己的地盘。同时,把各部门的印绶符节,全部收缴。桓帝仍然十分小心,没有冒冒失失地调动皇宫之外的军队,他以守卫宫廷的虎贲战士、羽林军为主力,拼凑一支武装,人数不够,就把马夫也派上用场,总计一千余人,在宦官具瑗、司隶校尉张彪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梁冀的大宅。

梁冀做梦也想不到,他苦心经营十几年,党羽遍布,竟在一朝之间被皇帝成功翻盘。这一天,梁冀与夫人孙寿,双双服毒身亡。梁氏帝国之梦,就此破灭。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十三章,守国,讲了什么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第十三章守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上一节韩非子主要讲了让君主断了依靠人性本善与民众自觉来治国的想法,还是要依法治国才是正道。治国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全国民众及其社会活动,维护和保障的是全国民众的利益,而不是部分民众。这就要求要有一样东西既能管理所有民众又能符合民众的长远利益,圣贤发现“道”孕育天地万物而成事万物,据此演化出“法”,法适合社会民众而又能保障民众,所以韩非子认为依法治国,能够“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

孔子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也没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但,总归孔子的治国思想还是基于性善论与民众复礼的自觉性上,并没有达到法治的高度,所以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孔子的思想学说没有达到“法治”的高度,无法达到时代对治国思想的要求,才导致了他政治上的不得意,转而教书育人,反面成了一代宗师,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

韩非子用“不恃比干之死节,不幸乱臣之无诈也”批驳了孔子的性善论,比干是够忠义,可这忠义还是救不了国家治不了社会,君主自然会有臣无奸邪的想法,可这想法实现不了只是幻想而已,就象我们总想着明天能中大奖,可这只是想象而已实现不了,改变生活还是要靠踏实勤劳。治国不能靠人性本善与民众自觉,更不能靠君主的幻想,必须靠国家律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长治久安。所以韩非子说“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意思是:所以做君主的没有亡国的前途,忠臣没有杀身的危险。知道尊法必赏,所以能使人们根据法制竭尽全力,誓死忠于职守。这就是国家律法的力量,约束了君主,规范了臣子,即是是臣子尽忠职守也要依据国家律法,这于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没有关系。律法的本质是善,善就是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是和,中国人讲“和为贵”就是凡事做的恰到好处是最为可贵的。而能做到恰到好处的只有“道”,法来自于道,所以律法是最能实现“和为贵”的方略。君无亡国,臣无失身,这就是君臣的和为贵。

对于依法治国的好处韩非子总结道“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意思是:纵有孟贲、夏育一样勇猛的脾气,人们也不敢轻易地去送死;纵受盗跖一样贪心的迷惑,人们也不会为了财物去丧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确保政权稳固的原则就算完备无缺了。韩非子最后还是强调君主依法治国能使各行各业、各层各级的人行为规范遵守规矩,社会和谐共生。韩非子没有回避社会上还存在像孟贲、夏育一样勇猛有脾气的人,也没有回避像盗跖一样被贪心迷惑的人,这样的人任何时代都有,这就是世俗世界,但能让这些人乐生重死谨守规矩已经是很好了,所以韩非子才说依法治国是“守国之道毕备矣”。

【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

国家律法不是杀毒剂,不可能将社会中所有奸邪伪诈消灭干净,再说这些消灭干净了人类社会还能存在吗,或是还能叫人类社会吗?国家律法是条与框,确定了行为的底线与处罚的结果,用来规范民众的行为,顺之者安,逆之则危。

既然依法治国是治国国策,依法当然是核心,但还有其它的辅助治国策略,毕竟人类社会是有别于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群类。

老子说的“道”,到底是什么

老子的道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几千年来,尚未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段文字读起来令人似懂非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到底孰是孰非,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所理解的道,是凌驾于天地之上,维系万物生存发展的本原力量,道生万物而弗宰,任万物自然发展——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对道来说,万物都是过客,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寒浞杀后羿夺取大权,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二子,最后下场是怎样的呢

夏朝的创造人是大禹的儿子启,启所建立的夏朝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组成夏朝的核心是11支姒姓部落再加上启所代表的夏后氏,这11支部落分别是:有扈(hù)氏、斟(zhēn)灌氏、斟鄩(xún)氏、有男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再加上夏后氏一共是12支,11支姒姓部落向启臣服,并进贡和纳税,启相于后来的中央王朝,11支姒姓部落则相当于后来的诸侯国。

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沉迷打猎和酒色,不理政事,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看到太康如此,觉得机会来了,便趁太康在洛水北岸打猎的机会夺取了夏朝的大权,三年后太康病逝,后羿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后(夏朝的君主自称后,相当于后来的王或者帝)。

姒太康

仲康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国政依然被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掌控,而后羿夺取太康政权的这一行为,就被称为太康失国,夏朝在第二任君主太康就失去了政权,这里的后羿不是神话故事中射九个太阳的后羿,而是夏朝的一个部落首领,这个部落就是有穷氏,在今天的山东半岛,这个部落善于射箭,地处东夷。

后羿掌握夏朝大权后,导致众多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11支姒姓部落,因此双方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都以后羿的胜利告终,后羿占据了夏朝的国都,继续把持夏朝国政,仲康去世后,后羿立仲康的儿子相为夏后,夏后相因为不能忍受后羿的控制,所以逃离后羿投靠了与他同姓的斟鄩氏与斟灌氏,这个时候后羿就自称为天子。

这个时候的夏朝实际上名存实亡,后羿统治了夏朝三十多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这个人就是寒浞。

寒浞

寒浞是黄帝的车正哀的后裔,所谓的车正就是替黄帝掌管车马的官员,名字叫哀,当时的官职是世袭的,哀因为有功被封在寒地,建立寒国,哀的后裔就以封地“寒”为姓,寒浞就是哀的后代,出生在仲康七年,寒浞长得很聪明,但从小德行不好,被父母骄生惯养,稍微大一点后就肆意妄为,打骂族人,抢人东西那是家常便饭,更为严重的是寒浞连自己的父母都敢捆起来,最终闹得实在不像话,被寒国族长赶出家门,当时寒浞只有13岁。

寒浞后来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户人家,收他为徒,教他武艺,然而寒浞学成之后,把他师父一家人全家毒死,抢走了财物,然后来到夏朝都城斟鄩投靠后羿,后羿当时掌握着夏朝的国政,看到寒浞聪明于是收留了他,还认寒浞为义子。

寒浞凭借军功与聪明成长为后羿军队的副总管,曾经率军打败了方夷国,后羿对寒浞很是喜爱,还亲自帮寒浞成家,寒浞逐渐成长为朝中主政的大臣,但是寒浞名声不好,朝中很多大臣排斥寒浞,但后羿不听,反而给予寒浞更大的权利。

后羿

晚年的后羿并不善于治理国家,同晚年的太康一样,也是沉迷打猎和美色,而寒浞则被任命为国相,负责为后羿管理朝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寒浞为了取悦后羿,投其所好,后羿喜欢打猎,寒浞就送好马和好猎手,后羿喜欢美色,寒浞就送美女,寒浞把后羿迷得团团转,就是因为自己名声不好,还有野心,想夺取有穷氏部落的大权而取代后羿。

寒浞还利用自己身为国相的权利,大力打击不服从自己的朝臣,原来后羿的心腹大臣都被陷害致死,不仅如此,寒浞还和后羿的妃子纯狐私通,纯狐是东夷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中的美女,被后羿强行纳为妃子,这一年后羿58岁了,而纯狐才18岁,纯狐对后羿的行为不满,为了报仇与寒浞私通,并且被后羿当场发现,因为后羿年老,寒浞正值壮年,所以寒浞杀死了后羿,由于寒浞本来就是国相,再加上朝中的人都被寒浞换成了自己人,所以很快掌控了朝政。

后羿被杀后,有穷氏部落的族人也遭受到打击,不服从寒浞的有穷氏族人都被杀害,大多数逃离了中原地区,寒浞还残酷地把后羿的尸体剁碎加入毒药,做成肉饼拿给有穷氏部落的人吃,如此残酷的手段,让人胆战心惊,同时导致有穷氏没落,而寒浞则趁机称王。

夏朝控制区

后羿夺了夏朝的天下,寒浞又夺了后羿的天下,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但这个时候夏朝正宗的王--夏后相还活着,双方迟早有一战,果然没多久,夏王相联合了斟鄩氏和斟灌氏两支部落兵分三路攻打寒浞,但双方只是对峙了几个月,夏后相就撤军了,寒浞与夏后相的第一次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但双方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在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休养生息,寒浞觉得灭夏的机会来了,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战争,这一年是寒浞在位的第十一年,寒浞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率军作战,寒浞的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是他的原配夫人姜蠡(lí)所生,并不是后羿曾经的妃子纯狐所生,长子寒浇率军打败了斟灌氏的军队,寒浇攻占了斟灌氏的都城弋邑,夏王相与斟鄩氏两支军队被寒浞和他的次子拖住,不敢支援斟灌氏,双方的第二次战争以寒浞的胜利告终。

寒浞虽然打了胜仗,自身消耗也很多,无力进一步人打仗,于是退回国内继续休养生息,六年后双方发生了第三次战争,寒浞的长子寒浇再次率军打败了斟灌氏首领姒开甲,斟灌氏几乎全军覆没,首领姒开甲战死沙场,余者全被寒浞俘虏为奴隶。

寒浞

第二年,寒浞率军攻打斟鄩氏,寒浞利用夏兵不懂水军的缺点,凿穿了了对方的战船,斟鄩氏首领姒木丁当场战死,其族民要么被杀,要么被寒浞俘虏为奴隶,斟鄩氏和斟灌氏两支部落的覆灭,预示着夏后相的左膀右臂被剪除,又过了一年,寒浞率军攻破了夏后相的都城帝丘,杀死了夏后相,夏朝族人要么战死,要么逃亡,要么被俘虏为奴隶,至此,夏朝正式灭亡,这一年是寒浞二十年。

寒浞也就成为入主中原的王,正式取代了夏朝,寒浞以为灭亡了夏朝,诛杀了所有夏人,夏朝就不可能再复国,可是偏偏就一件事他想不到,夏后相在被杀之前有一个怀孕的妃子提前逃走了,这个妃子的名字叫后缗(mín),后缗是有仍氏的女儿,于是逃回了娘家,隐藏了下来。

后缗后来生了个儿子叫少康,少康长大之后在有仍部落担任主管畜牧的官员,他知道自己的身世的,时刻努力,发奋图强想要报仇,后来寒浞知道了少康的存在,于是派人抓捕少康,于是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部落首领让少康担任掌管饮食的官员,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还给少康提供了封地和士兵。

少康

之后少康就在自己的封地大力招募夏朝遗民加入自己,不断有被寒浞迫害的夏朝遗民前来投靠少康,比如伯靡,还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打入寒浞儿子寒浇的内部,并且刺杀了寒浇,少康运用一系列的谋略和手段,前后花费了21年时间攻才打败并杀死了寒浞,灭亡了寒浞所有的族人,重新恢复建立了夏朝,这就是少康复国的故事

当时的夏朝是部落聪明的天下,当时的战争基本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占据中原的夏朝先被后羿的部落占据,后来被寒浞的部落占据,最终又回到了夏朝部落的手中,是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而姒少康则夏朝历史最为有名的中兴之主。

好了,关于忠臣不恃二主下一句是什么和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