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启蒙宝典:精选适合3至6岁幼儿的古诗诵读集萃
《春晓》
孟浩然(唐代)
觉醒于春眠之中,四周鸟鸣声声入耳。
昨夜风雨交加,不知吹落多少娇艳春花。
《鹿柴》
王维(唐代)
静谧的山谷里人影难觅,只听到人的声音回响。
夕阳余晖映入深林,青苔上洒满了斑驳的光影。
《静夜思》
李白(唐代)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纸上,宛如地上泛起一层寒霜。
抬头仰望明月,低头思念遥远的故乡。
《咏鹅》
骆宾王(唐代)
群鹅昂首向天歌唱,白身浮于绿水之上。
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绝句》
杜甫(唐代)
两只黄鹂在翠柳间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
窗前可见西岭的千年积雪,门边停泊着从东吴远道而来的船只。
对于儿童古诗三百首,2到6岁的孩子们可以开始接触和背诵。中华文化中的古诗对儿童启蒙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例如,对于周翘楚这样的孩子,她的惊人记忆力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姥姥刘力通过唱歌的方式教授她古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周翘楚便能熟练背诵出许多古诗。对于孩子们来说,江南、咏鹅、咏柳、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古诗都是非常好的启蒙教材。
《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了草原的辽阔,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风》中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神奇力量。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王维的《送别》诗中,描绘了渭城朝雨润湿轻尘,客舍旁青青柳色新的景象。他劝君再饮一杯酒,西出阳关便无旧友相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独处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李白的《古郎月行》中,以孩童的视角描绘了月亮的美丽。
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用诗描绘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的壮观景象。他的《赠汪伦》一诗中,描述了与汪伦的深厚情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述了朋友离别的情景。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他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的《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生机。《江畔独步寻花》中,他描述了春光中的美好景象。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孟郊的《游子吟》中,描绘了慈母对游子的深情牵挂。柳宗元的《江雪》中,描绘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景象。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丽画面。卢纶的《塞下曲》中,描述了月黑雁飞高,欲将轻骑逐的边疆生活。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他的《浪淘沙》中,描述了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观景象。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原上草的坚韧生命力和别离之情。他的《池上》中,小娃偷采白莲的童趣被巧妙地捕捉下来。忆江南的美景让人心驰神往。
白居易的诗情画意
白居易笔下,江南的美景宛如画卷。他描绘了日出的江花红似火,春来的江水绿如蓝。怎能不让人怀念那美丽的江南?
再观《小儿垂钓》,胡令能的笔触下,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映身。路人询问时,他怕鱼惊不应人,情景生动又真实。
李绅的《悯农》描绘了农人的辛勤劳作,让我们知道盘中餐的粒粒皆辛苦。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描述了一次寻找隐者的经历,只在这深山中,云深不知处。
杜牧的山行,让我们领略了寒山石径的幽静之美。他的清明诗篇,描绘了雨纷纷的行人与牧童指路杏花村的情景。江南春则展现了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李商隐的《乐游原》表达了夕阳无限的美丽,李商隐的诗词总是充满深沉的情感。
罗隐的《蜂》让我们思考,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者的生活,但爱鲈鱼美。你看那一叶舟,出没在风波里。
王安石的元日诗篇,描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他的泊船瓜洲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春色。《书湖阴先生壁》也展现了作者洁净的居住环境和对自然的赞美。
苏轼的诗词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黑云翻墨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则将西湖比作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的《惠崇春江晓景》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江的水暖鸭先知。
陆游的《示儿》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爱国情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描绘了遗民泪尽的场景,对国家的担忧溢于言表。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让我们看到了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田园生活。
杨万里的《小池》则展现了泉眼的无声和树阴照水的柔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描绘了西湖六月中的风光。
林升笔下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让人感受到西湖的美景和歌舞的繁华,诗中的暖风令人陶醉,将杭州的美景比作卞州,意境深远。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小扣柴扉却久不开,但春色却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翁卷的《乡村四月》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忙碌,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而乡村四月闲人少,人们都在忙碌着耕种和养蚕。
王冕的《墨梅》则以淡墨色的梅花为载体,表达了对清气满乾坤的向往和追求。
于谦的《石灰吟》则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人生志向。
郑燮的《竹石》则通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传达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信念。
袁枚的《所见》则描绘了一个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的生动场景,让人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高鼎的《村居》则描绘了儿童在春天放纸鸢的欢乐场景,充满了童趣和生机。
除了这些古人的诗作,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儿童古诗如《春晓》、《鹿柴》、《相思》等,这些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在现实世界中,也有一些令人惊叹的记忆天才,如周翘楚这样的孩子,四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这让人不禁思考现实中是否真有过目不忘的人存在。
还有中国历史上关于“过目不忘”的故事,如张松羞辱曹操的《孟德新书》,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记忆力和天分的思考。这些故事和现实中的例子都让我们对人类的记忆力和学习潜力充满敬畏和惊叹。
宋朝·杨万里所绘
泉水默默流淌无声,细水柔情地守护,树影轻柔映衬水面,钟爱晴空中的柔情。
小荷初露尖尖的角,蜻蜓早已立在上头。它在默默诉说着初夏的柔情。
译文:静静的泉眼透露出它对细细水流的珍惜,泉边的树影映在水中,更显得喜爱晴日里柔和的阳光。一片小小的荷叶刚刚露出一个尖尖的角,已经有一只蜻蜓停在了它的上面,仿佛在欣赏这初夏的美景。
二、 《寻访隐士无果》
唐朝·贾岛所作
苍松下向童子问行踪,师傅已入深山采药中。只道在此山深处,云雾弥漫无处寻。
译文:在苍松树下,我询问一位年幼的学童关于隐士师傅的行踪。他告诉我师傅已经进入深山去采药了。虽然知道他就在山中,但因为云雾缭绕,我们无法得知他的确切位置。
三、 《遥望庐山瀑布》
唐朝·李白所绘
阳光照射香炉升起紫烟,遥看瀑布悬挂崖前。流水如龙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自天上坠入凡间。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了紫色的烟霞。从远处看,瀑布就像一条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崖前。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仿佛长达三千尺,令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坠落到人间。
四、 《梅花傲骨》
宋朝·王安石所绘
墙角数枝梅花独自盛开,迎着寒风展现其傲骨。远远便知它不是雪,因为有暗香飘散而来。
译文:在墙角处有几枝梅花正在盛开,它们不畏严寒,展现出自己的傲骨。从远处就能知道这洁白的花朵不是雪,因为梅花的幽香已经随风飘散而来。
五、 《童子垂钓》
唐朝·胡令能所绘
一个头发散乱的小孩正在学垂钓,他侧身坐在苔藓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有路人向他问路,他远远地摆手示意不要靠近,因为他怕惊扰了水中的鱼。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在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苔藓的地方,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当有路人向他问路时,他远远地摆手示意不要靠近自己,因为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扰到水中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