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制解析:2串一与一平一负,3串3对比2串1的差异
在2串1的投注方式中,要求两场比赛都猜中才能赢取奖金。如果其中一场比赛猜平,另一场比赛猜负,那么整个投注就失败了,无法获得奖金。这是因为2串1的投注方式是一种“全中”的投注方式,要求所有比赛的结果都猜中才能获得奖金。
具体来说,如果投注的两场比赛中,第一场比赛猜中了平局,第二场比赛猜中了负局,那么这场投注的结果就是“平负”,而不是“胜胜”或“胜平”等其他可以赢取奖金的组合。根据2串1的投注规则,这种结果是无法获得奖金的。
例如,如果某人在一场足球比赛中选择了两个队伍进行2串1投注,第一个队伍他猜中了平局,第二个队伍他猜中了负局,那么这场投注就是失败的,他无法获得任何奖金。即使他猜中了一个比赛的结果,但由于另一个比赛的结果没有猜中,整个投注就无法成功。
在2串1的投注方式中,要求所有比赛的结果都猜中才能获得奖金。如果其中一场比赛猜错了,那么整个投注就失败了,无法获得奖金。在进行2串1投注时,需要谨慎选择比赛和队伍,以提高中奖的概率。
“胜”:表示主队胜,客队负;“平”:表示主队与客队平;“负”:表示主队负,客队胜。让球数”是“胜平负”玩法的其中一个元素。当进行比赛的两支球队强弱悬殊较大时,发行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以让球方式平衡双方的实力。强队将是是让球的一方,而弱队就是受让的一方。胜平负的结果也由正式赛果加上让球调整而确定。让球数通常以“+”代表受让,例如“+2”代表受让两球,“-”代表让球,例如“-2”代表让两球。
第三章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逗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地(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逗仄顶仄,平顶平地。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逗马蹄韵地,亦称逗马蹄格地。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逗平平地之后便是逗仄仄地,逗仄仄地之后又是逗平平地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一马蹄韵的由来和发展
马蹄韵的运用,最初仅限于辞赋句脚。而今一般人亦作句脚理解。林氏言逗唐宋律赋,蝉联相续地,按此不得晚于唐代。事实上,这种用法六朝就有了。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韵序》就具有这种特性。这里仅引其首篇八句(字下标逗-地者为平,标逗·地者为仄,本章下同)可见一斑: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万户千门,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
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柙。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这几句就是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地,马蹄韵的特点非常明显。逗万户千门地一句,有的本子作逗千门万户地,对马蹄韵有所打破。但本节既用马蹄韵,逗千门万户地应视为错抄。
到唐代,马蹄韵在律赋中的运用,逐渐普遍起来。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皆是。看《讨武曌檄》中的一段: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种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
义旗;以清妖孽。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这几句就是逗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地,马蹄韵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探索对联的奥秘:从格律到实例》
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结构和韵律给人带来无尽的审美享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对联的奥秘,从格律到实例,深入了解其魅力。
让我们关注对联的格律。在对联中,平仄的运用至关重要。上联的句脚平仄与下联的句脚平仄需要相互对应,这符合“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上联的句脚可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联的句脚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这些规则。例如,某水果店的一副对联:“名果展销,有水中沉李,火中灼栗;新品应市,备红的樱桃,绿的香蕉。”这就是一种变格的使用,其句脚的平仄为“平仄仄,仄平平”。
长联的句脚安排也颇具特色。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该联可分为四节,每节的句脚平仄都有独特之处。第一节的句脚为“平仄仄平”,第二节为“仄平平仄仄平”,第三节为“平仄仄平”,第四节为“仄平平仄”。这种安排使得整个长联既有节奏感,又富有变化。
还有一些对联在遵循基本格律的基础上,根据意思分节安排句脚的平仄。只要各节分别符合“仄顶仄,平顶平”的正格与变格规则,也算符合马蹄韵。如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和李联芳黄鹤楼联,都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认为逗趁……莫辜负……具有连贯性,将第三、四节合并为一节,那么整个对联就会变为三个部分。在逗霞地与逗稻地之间,会缺少一句句脚为平声的联语,从而打破了马蹄韵的规则。尽管如此,其整体效果仍然不失优雅。
下联提到数千年的往事,注入心头。手持酒杯,凌虚飞翔,感叹英雄谁人知晓。观赏历史建筑,如汉楼船、唐铁柱、宋玉斧、元跨革囊等,无不展现出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管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但断碣残碑,都交付给苍烟落照。只留下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和一枕青霜,与上联的句脚平仄相反,但情境相同。至于逗趁……莫辜负地,若分为四节,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可以分为五节、六节甚至更多节数,同时遵循马蹄韵的规则。严格来说,变格也是一种破律,只是尚未达到完全违反马蹄韵的程度。完全遵守或不遵守马蹄韵的对联,随处可见,其原因大多是不熟悉马蹄韵的规则,或者随意创作,不受其约束。林昌彝曾提到,有时不必拘泥于规则,如因内容需要不便更改,也不必削足适履。今天所见的长联,包括许多名联,可能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规则。尽管名家打破联律,可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在艺术上仍有所不足。初学者更应严格要求,否则难以入门。
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句脚为重言时,有时应将重言诸句只作一句看待,才与马蹄韵相符。有意运用某些技巧时,可能无法遵守马蹄韵规则。还有一些对联的句脚押韵,没有马蹄韵可言。不管是对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通常情况下不能违反。
三马蹄韵在对联句中的运用及其规律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句脚规则之外,还包含句中规则。因为句中平仄的安排受到句脚平仄的制约,与句脚规则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句中规则指的是句中平仄交替的规则。对于五、七言句,其平仄交替相对简单,与律句相似,并无正格与变格之分。
五言律句只有四种类型。其中两种为仄收句: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另外两种为平收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因此只需记住前两种,后两种便可推导出来。
七言句则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字,其平仄规律也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上两平或两仄。具体来说,如果五言句首之字为平声,则于其前加两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五言句首之字为仄声,则于其前加两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去掉四句的括号即为七言律句。
关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逗一三五不论地”(五言为“逗一三不论地”)的说法,意指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例如,“逗仄仄平平仄仄平地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会出现孤平;而“逗平平仄仄仄平平地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会出现三平尾。律诗和对联都不允许出现孤平和三平尾。
由于上下联平仄对立,因此上联为仄收句时,下联相应的部分就为平收句。五言联和七言联,每边只有一句,因此上联仄收,下联平收,相对固定。每边多句的情况下,因涉及到句脚平仄应符合马蹄韵的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每边四句为例,上联句脚为“仄平平仄”,则第一句要用平收句,第二、三句要用仄收句,第四句要用平收句。下联则相反。
彭泽陶之典故,其气节可见一斑——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此句可按照三七的节奏来解读。前三字平仄相宜,符合三言句律;而后七字则以上联为七言句律,下联首字则平仄皆可,若使用仄声字并不算是破律,唯独倒数第二字若用了仄声字则会使全句陷入孤平。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乃一成语,虽与七言句律有所出入,但仍被广泛应用并为人所熟知。
举朱仙镇岳飞庙之联为例,有十三言句:
若朱仙不死,昔日金牌召唤,三字含冤,必将击碎那恶行滔天的黑心宰相;
倘关圣犹存,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悲哭,必定保全那精忠报国的赤胆将军。
从句内来看,应平仄交替。下联符合三言、二言与四言句律,而上联后八字虽有一处不当的平仄使用,但因为可平可仄,所以并无大碍。唯独“三二”节奏(即“定击碎——你这”五字)全是仄声,这不仅联内无平仄交替,与下联也没有平仄对立,应视为破律。若调整某些字词平仄,虽合律但可能损害内容原意。
对于五言句与七言句,如果不能按照常规节奏停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常规停顿。例如,“对雕栏玉砌”可按照“对——雕栏玉砌”的停顿方式(一四节奏),平仄按一言句和四言句来标示。同样,“是何时崔颢题诗”可按照“是何时——崔颢题诗”的停顿方式(三四节奏),平仄按三言句和四言句来处理。
总体而言,无论对联句多长,都可以按照节奏分成若干节,每节按对应的平仄规律处理。即使一副对联完全分成若干长短不同的句子,这条原则依然适用。将句中规则纳入马蹄韵的范畴,整个对联的平仄运用就可以统一以“马蹄韵”三字简言之,这样规则更加简明易懂,易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