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野人还乡是真实的吗(简述庄征君辞的前因后果)

2024-10-03 15:45:01栏目:商业
TAG: 毛主席  犯人  清朝  诚意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野人还乡是真实的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简述庄征君辞的前因后果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2. 简述庄征君辞的前因后果
  3. 刘伯温的故居在哪里刘伯温有后代么
  4.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在众多的清宫戏中经常能看到清朝皇帝处罚犯人时的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句话中的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宁安市,宁安的满语就叫宁古塔,而披甲人就是当地的官兵,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官兵作战都要身披盔甲,因而得名“披甲人“。

那么,宁古塔为什么会成为犯人的流放之地呢?

在唐宋时期被流放的犯人大都发往广东,福建以及贵州等地,那时候这些地区尚未开发,人丁稀少,瘴气密布,可谓不毛之地。将犯了罪的人流放到这些不毛之地是想让他们吃苦受罪,好好改造。

到了清朝时期,这些地方都开发很好,不再是以前的不毛之地。而宁古塔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人口稀少,加上又是苦寒之地,为了能更好的惩罚犯罪之人,清朝就将流放之地改为宁古塔。顺治十五年,清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

在清朝时,犯人一听说被发配宁古塔有些干脆就自杀了,觉得死了比活受罪强。其实宁古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除了冷一点,其它方面还是蛮不错的。宁古塔山高林密,物产丰富,野生动物遍地都是。东北一直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那为什么犯人会这么害怕被流放到宁古塔去呢?

主要是因为宁古塔距中原路途太多遥远,而当时的交通极为落后,路上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实在无法预料。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就算侥幸活着到了宁古塔,犯人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朝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官兵当牛做马,沦为家奴。所以,很多犯人为了避免受辱就宁可自杀也不愿意流放到此。

清朝后期,宁古塔已经开发得比较好了,清朝流放犯人也不再往宁古塔发配,而是发往新疆,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而早年间发配在宁古塔的犯人,绝大部分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只有小部分人返回中原老家去生活,清朝著名诗人吴兆骞就在宁古塔生活了23年,最后被康熙重臣明珠所救,回到了京城。

简述庄征君辞的前因后果

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

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

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

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

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刘伯温的故居在哪里刘伯温有后代么

刘伯温故居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

《明史·刘基传》记载:

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刘基晚年告老还乡居住的地方就是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的住宅,1375年4月16日他在这里逝世,真称得上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

刘基故居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

故居和诚意伯庙、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墓)、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等人文景观,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自然景观,共同组成了整体的刘基故里景区。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因为政区沿革变化引发的问题,那就是刘伯温在他的时代不是温州文成人而是处州青田人(今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

文成县是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刘伯温的谥号“文成”来作为县名,刘伯温的家乡南田正是在这时被划入温州的。

所以,我们不能追溯刘伯温为温州人,但也需要明确其故居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温州。

刘伯温有后代,其后代中的一部分承袭他的诚意伯的爵位,有一个由文臣逐渐向武臣过渡的过程,并与明朝相始终。

刘伯温长子刘琏,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伯温次子刘璟,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第1代诚意伯就是刘伯温本人,刘伯温的儿子一辈没有承袭诚意伯的爵位。

第2代诚意伯刘廌是刘伯温的孙子,其长子刘琏的儿子。

第3代诚意伯刘瑜是刘廌六世孙,刘伯温九世孙——刘廌和刘瑜之间刘法(刘伯温四世孙,下同)、刘柜(五世孙)、刘昙(六世孙)、刘禄(七世孙,翰林院五经博士)、刘宪(八世孙,生平具体情况不详)。

第4代诚意伯刘世延是刘瑜的孙子,刘洪的儿子,这位当了很长时间的诚意伯,颇多骄横不法的情事。

第5代诚意伯刘荩臣是刘世延的儿子。

第6代诚意伯刘孔昭是刘荩臣的儿子,积极参与明末和南明的派系斗争,拥兵自重,翻云覆雨,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但刘孔昭最后没有降清,抗志不屈而死,算是没有给身为大明开国功臣的祖先丢脸。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上的未解之谜很多,但一直让我挂怀于心的,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临终前给女儿画的一个圆圈。

晚年的毛主席

在毛主席晚年疾病已经很严重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女儿李敏有过一次对话:

李敏看到父亲的病容,忍不住眼泪流了下来,轻轻的叫了一声“爸爸”。

毛主席看到女儿,仍然温柔的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李敏点点头。

主席又说了一句话,“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一时哽咽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伟人,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思念亲情,他感到的或许是孤独和寂寞,他更多希冀的是天伦之乐。

毛主席接着还问李敏,“你多大了?”

李敏回答,“39岁了。”

主席说,“不,你38岁。”

病入膏肓的主席,依然记得女儿的准确年龄,李敏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童年时的李敏和父亲毛主席

这时候,毛主席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在女儿面前画了个“圆圈”,并且轻轻的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李敏没有听清楚,赶忙问毛主席身边的服务人员张玉凤,而她也没能听见。

毛泽东看到李敏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便不再说话,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李敏的手也松弛下来。

李敏知道爸爸累了,于是轻轻地退了出来。

那是李敏最后一次与毛主席见面交谈。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整个中国处在巨大的伤痛之中,而毛主席在临终前给女儿画的那个圆圈,成为了历史上永远难解的秘密。

延安时期毛主席和翻译吴莉莉(右一)的合影

后来,有人提醒李敏,主席可能是在关心李敏的妈妈贺子珍,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因为贺子珍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因此小名就叫做“桂圆”。

李敏觉得很有可能,而她自己非常内疚懊悔,如果当时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一定会在父亲的耳边告诉她母亲的身体很健康,让他放心。

不管怎样,主席已经逝世了,他临终前的那个圆圈,是国事还是家事,都已成了未解之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