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生态平衡指什么(什么是生态平衡原则)

2024-06-29 06:10:25栏目:商业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生态平衡指什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生态平衡指什么的知识,包括什么是生态平衡原则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生态平衡”指的是什么
  2. 什么是生态效益
  3.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4. 什么是生态平衡原则

“生态平衡”指的是什么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什么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也称为“环境效益”。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产生两方面的效果:

①积极效果,即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②消极效果,即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在积极效果方面,生产所获得的纯收益(即利润)就是经济效益。在消极效果方面,如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殖等)所引起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浪费等),或排出“三废”污染环境。

凡是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都是消极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计算人类生产活动的总效益时,经济效益是正值,生态效益是负值。有些生产活动,如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既要考虑提高经济效益,又要考虑产出最佳的生态效益。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人为因素造成的第二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

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

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就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受破坏。

什么是生态平衡原则

1、生态平衡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又称“自然平衡”。

2、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3、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4、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栖动物的数量开始锐减,到了1980年已有129个物种灭绝。2005年初,一份全球两栖动物调查报告“全球两栖动物评估”显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种两栖动物有32%都处于濒危境地。但是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导致两栖动物如此锐减,目前主要的理论根据就是栖息地减少。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生态平衡指什么和什么是生态平衡原则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