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指导


投名状中结局(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2024-06-29 03:30:53栏目:商业
TAG: 结局  兄弟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投名状中结局的问题,以及和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投名状》结局是什么意思
  2. 《投名状》最后结局是什么
  3. 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投名状》结局是什么意思

在庞青云的谋画之下,山字营顺利取得先机攻下金陵(今南京)。庞青云因此获得慈禧太后垂青,获拔擢为两江总督,不过庞却提议免除两江辖区三年赋税,此举在无意间得罪了慈禧,后庞为了稳固自身的势力,消除慈禧疑虑,计划暗杀可能拥兵自重的赵二虎,以为可以重获太后信赖。

姜午阳意外发现庞青云和莲生的婚外情;姜得知庞欲对二虎不利之后,误认为庞暗杀二虎是想抢夺莲生,于是痛下杀手将莲生杀害,以为可以维护二虎的性命,但是二虎依然死于暗杀。姜午阳最后在悲恸之下起了杀意,埋伏在就职典礼上,准备刺杀庞青云。

然而就职典礼本身已变为一场阴谋,慈禧太后不可能让手握重兵,且是"外人"的庞青云成为总督,这等于又制造了一个大军阀。因此在典礼当中埋伏了枪手,想借此将庞青云铲除。

刚好遇上姜午阳行刺,枪手的伏击使得姜午阳刺杀得逞,姜也因而被捕,于两个月后以“行刺朝廷命官罪”,判决凌迟处死。

《投名状》(英语:TheWarlords)2007年由中国大陆和香港联合投资制作的战争剧情片,故事背景是1860年代清朝太平天国时期,故事大纲改编自太平军谭绍光部降卒被杀,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扩展资料:

历史故事原型

1864年,太平军姑苏将领郜永宽等八人因被清军包围日久,通过常胜军英国军官查理·戈登,向淮军统帅李鸿章乞降。李鸿章要求杀慕王谭绍光,并“献出姑苏”方许,郜永宽等遂刺杀谭绍光,随即开城投降。不料李鸿章背约,占领苏州后随即将郜永宽等及其属下二千余人全部屠杀。

1870年,一名怪异的刺客张汶祥以小刀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供词语焉不详,民间众说纷纭,认为是湘军与太平军旧部的利益瓜葛,是为刺马案,1871年张汶祥被凌迟处死。

《投名状》最后结局是什么

1.庞青云(李连杰)

主动提出招安,归顺朝廷,一心想通过战绩来谋取政府的信任,但是但一介武将不知朝廷政治高深莫测,结局就是被朝廷暗杀,还神不知鬼不觉的嫁接到兄弟刺杀上,狠!

2.赵二虎(刘德华)

电影中,赵二虎喜欢他自己的土匪自由生涯,不愿意受朝廷制约,招安时流露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但还是留下来被招安了。然而招安之后,好像很风光,然而笑着笑着,哭了。因为自己已经不是当年自由自在的土匪生涯,兄弟情义也在强大的政治干预下分崩离析。不久赵二虎被朝廷借刀杀人给咔嚓了。

3.姜午阳(金城武)

电影中,姜午阳是个愣头青,年纪最小,所以容易被洗脑,被大哥头头是道的“豪言壮语”灌输,最终悲剧收场。

4.赵二虎的匪手下

电影中:被招安时,赵二虎有几个兄弟还是选择了离开。

虽然没有他们后来的结局,但至少比那哥仨强,命也没了,兄弟义气也被政府瓦解了。那叫一个惨!

就跟《黑社会之以和为贵》一样,看你是义气厉害还是政治厉害。

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他是个理想者,走的却是现实主义道路。

电影《投名状》结拜的三兄弟,三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庞青云是个职业军人,他想在官场出人头地,想做一番事业,有着知识分子为民做事的情怀。赵二虎是个土匪,是忠义的象征,赵二虎的道德观是有限的道德观,土匪的道德只对同乡人负责,认血脉,除了同乡人,其他人都可以杀。姜武阳没有赵二虎对同乡人的道德感和忠义,姜武阳只对庞青云和赵二虎这两个兄弟负责,他的眼里只有两个兄弟。

庞青云的世界是江南,要做一方官员,为民做事,赵二虎的世界观是一个村,把村里人带出来,衣锦还乡回老家。姜武阳的世界更小,眼里只有三兄弟。三者不是善恶的问题,三者的善恶标准不同,三者的世界观不同。

电影不应该呈现世界观对错的判断,而应该呈现世界观的不同,带来了人的局限。

电影《投名状》的三兄弟在一定程度上像《三国演义》的“刘关张”,刘备有着割据一方,一统天下,做个贤君的梦,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张飞性格暴躁,头脑相对简单,他眼里三兄弟情义最深。

庞青云虽然是军人,但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梦想,影片中对他想出人头地,做官,不但没有嘲讽和批评,反而给予了同情,他有着做一番事业,为民做事的梦想。

比如,庞青云要处死强奸民女的士兵,赵二虎认为兄弟打仗辛苦,抢劫和强奸也没啥。从这里,我们可以庞青云想成为江南官吏,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更高的追求。

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走了一条现实主义道路。

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庞青云为了一番事业,为了理想,他做了在个人道德上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不守信用,射杀俘虏,虽然他不想这么做,可是他的世界观,他的理想,他又不得不做。

一个人没有远大理想,人生格局小,成不了大事。一个人有远大理想,没有现实主义的阴谋手段,他的理想只能是理想,这虽然有点荒谬,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莫不是如此。

曾国藩有着平天下的理想,阴谋诡计也是数不胜数,诸葛亮是智慧的贤臣,也有着法家思想的腹黑。海瑞这种纯理想者,只能是别人的笑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治国理念,面上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背后却是法家的“法,术,实”,是法家的萝卜大棒政策,所以说是“外儒内法”。一个是社会,一个政权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影片中,金銮殿墙壁的距离,巡抚宝座的距离,都把庞青云内心追求理想的欲望视觉化。

还有个镜头是庞青云面对冰面,成语“如履薄冰”,说了庞青云在理想路上的不易和危险。

在太平天国时期这个乱世,庞青云作为一个下级军人,有着知识分子做官,做事的梦想。庞青云为了做官的理想,做了为人所不齿的事,最终也没能成功,死在腐朽官员手里。

庞青云是个用现实主义方法来实现理想主义的失败者!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投名状中结局和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