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巡抚和知府的区别)

2024-07-04 02:31:21栏目:商业
TAG: 巡抚  官员  区别  清朝

今天给各位分享知州和知府有什么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巡抚和知府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太守和知州有什么区别
  2. 巡抚和知府的区别
  3. 知州与同知的区别
  4.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太守和知州有什么区别

太守和知州是两个不同的职位。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府或一州的政务和治安。而知州则是现代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属的一级行政区域的行政长官,负责地方的政务和经济发展。两者在职称和职权上存在差别。

巡抚和知府的区别

知府跟巡抚都是过去两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官职,它们各自出现的时间,有很大不同。知府正式出现在北宋,巡抚最早出现在明朝。

在最初设立时,它们都非常不完善,各有缺陷。知府最初设立时,朝廷担心它在地方权势过大,进行分权牵制,导致事情无法正常处理。巡抚在最初设立时,甚至仍属京官,随任务设立,一旦任务结束,便立刻裁撤。

到清朝时,巡抚、知府趋向于成熟。所以,为了对比这两个官职,我们会把时间集中在这段时间,用来更好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了解中国历史更深的脉络。

按照清朝制度规定,地方行政上可划分为省、府、县三级。(州的设立并不固定)。巡抚是省一级的最高长官,知府是府一级的最高长官。巡抚官员的数量,跟设立的省份数量有关。

清朝一共有二十二个省份,如果遇到总督兼职巡抚,巡抚数量会更少些。知府数量稍多一些,《光绪会典》记载,当时有188个知府。

而《清史稿.职官志》记载,也只有221个知府。巡抚跟知府相加的数量,跟清朝庞大的官僚队伍相比,自然不多。

可是,它们发挥的影响力,却是极大的。作为地方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巡抚和知府都需要得到皇帝的亲自任命,才可正式上任。而它们的差距,主要来自于辖区大小,官阶等级。

按照清朝官制,巡抚为从二品官阶,照例可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而知府一般不加衔。不过,知府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京城和陪都的知府,常被称为府尹。清朝时,有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它们的官阶为正三品。一般的知府,属于从四品官阶。

清朝官员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阶。从收入来说,清朝官员俸禄,无论满汉,都以品级划分。级别越高,俸禄越高。

对于巡抚、知府来说,俸禄差异,并非主要。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更大的区别,还是养廉银的差距。

养廉银是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推行的制度,到乾隆时完善,主要归地方官享有。养廉银的数额,可以达到正式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具体的养廉银收入,并不以官职而定,而是跟各地收入情况有关。当然,级别越高,享受到的养廉银也会更多一些。

除了收入,在出行和住房上,巡抚跟知府,也有很大差异。按照清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在地方时,出行可以使用八抬大轿,四品以下,便只能使用四人抬轿。

不过,如果当官员到京城以后,三品以上官员仍可乘坐四人抬轿,四品以下官员,只能使用二人抬轿了。

在住房上,巡抚作为二品官员,可以居住15间房规格的房屋。顺天府尹、奉天府尹作为三品官员,只能居住12人规格的房屋。至于四品知府,则是10人规格的房屋。

不过,级别带来的不同,不仅是巡抚和知府在任时的待遇差异,退休后也有很大不同。作为三品以上官员,巡抚和府尹在退休前,需要亲自向皇帝告老还乡。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在任时有特别恶劣的事迹,退休后都可以享受在任时全部俸禄。如果是知府这样的四品官,退休后一般只能享受在任时一半俸禄。

当然,它们都不包括养廉银在内。否则,退休官员那么多,朝廷肯定无法负担。

对于三品以上的地方官,清朝还允许他将来们推荐子嗣到国子监读书,将来通过国子监考试后,可以直接当官,免去科举选拔的艰难。当然,巡抚跟知府之间的差距,还在于职权的不同。

清朝时,知府主要处理辖区内的民政事务。它需要考核官吏、州县,传达执行朝廷政令,征收钱粮,维护社会治安,必要时还要进行审案断案,还要处理好当地的科举教育,教化民俗等事务。

这些事情,巡抚也要处理,只是辖区范围更大,权限更高。但是,巡抚在处理这些民政事务外,仍需处理一些军事要务。

在巡抚麾下,有一支专门供它直接调遣的绿营军,兵员在数百人到上千人之间,被称为“抚标”。专门协助巡抚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朝廷授予巡抚兵部侍郎的兼职,也是授予巡抚节制辖区内武将的职权。

而且,清朝还常常让巡抚兼任提督的职位。由此一来,便可节制全省绿营。如果得到兵部调令,便可调动军队进行大规模参与战斗。

这一点,只有总督、巡抚可以做到,一般地方官无法染指。所以,巡抚跟知府之间,绝对不是简单的地方上下级官员的差别,双方的影响力,有很大的距离。

知州与同知的区别

区别在于一个是正职,一个是副职。知州、知府、同知都是清朝时期的高官位。清朝时行政区划分为:省、州(府)、县。知州和知府同级别,正四品,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市长。同知是知府的副手,从四品,协助知府管理一府事宜。满清时知州、知府一般都由满簇人担任,同知可由汉人担任。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作者:金满楼

古代各朝的官制变化较大,这里就说说明清时期的知县、知州和知府。

明清时期的知府是从四品官员,低于四品的道台。道台俗称蓝顶子,是专门监察以下知府知州知县的官员,简单说,就是管官的官。

知府品级低于道台,如果和现在比拟的话,基本相当于一个地区的最高长官,如江西之上饶、山东之聊城等等。

当然,和现在的行政区划比,明清时期的知府管理范围要小得多,因为现在各省下的地区都比较大,往往一个地区专员要管理十几个县市。

而在明清时期,各省下设立的知府大约是目前地区的两到三倍,每个知府管理的州县多不过十,少的只有四五个县,管辖范围比现在的地区专员要小得多。

当然,从职责或者权力上来说,古代行政、司法、财政乃至军事等方面都是一体的,一个知府负责全区域的所有事务,这是目前地区专员所不能比的。

知府如此,知州、知县也是如此,都是统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大权,这是明清时期官员和目前体制的重大区别。

说完了知府,再说说明清事情的知州和知县。

在古代,州县官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亲民官,到了知府以上,基本就不再和老百姓亲自打交道而都是公文治理模式了。

但知县和知州是不行的,每个州县衙门都有登闻鼓,只要老百姓击鼓鸣冤,州县官就必须升堂收下状子,必须亲自讯问案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皇权虽然不下县,但州县官却是整个中华帝国治理的根基所在。

据统计,在清朝时期,州县官有接近一千五百多位(明朝少于此数),这些基层官员的好坏,基本决定了整个帝国的治理生态。

那么,明清时期的知州和知县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都是县级,但级别略有不同,即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而知县就是现在的普通县。

当然,在知州里面,也略有区别,有些州因为是省直隶州,所以级别又比一般的知州要高一些。

一般来说,明清时期的知县是正七品官员,而知州通常是正六品,比知县高一品,直隶州还要再高一级,也就是正五品。

知州和知县因为是亲民官,他们是整天都要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如收税、捉贼、审判等,事务相当繁忙。

至于知府,则要统揽所在区域的所有事务,但他们主要是盯着知县知州就行了,至于道台,则主要起监察作用,各自的分工是不同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