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南宋都城结局(以钓鱼城为首都抗元的南宋,最后的结局是哪样的)

2024-07-02 01:06:51栏目:商业
TAG: 南宋  钓鱼  都城  最后

大家好,南宋都城结局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以钓鱼城为首都抗元的南宋,最后的结局是哪样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南宋都城结局和以钓鱼城为首都抗元的南宋,最后的结局是哪样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以钓鱼城为首都抗元的南宋,最后的结局是哪样的
  2.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的都城是汴京吗
  3. 南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以钓鱼城为首都抗元的南宋,最后的结局是哪样的

合川钓鱼城是南宋抗元的咽喉这不假,并且在1259年击毙蒙古大汗蒙哥造成蒙古内讧客观上延缓了蒙古对南宋的攻势。合川钓鱼城是坚持最后的抗战元旗帜,直到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覆亡后才结束。钓鱼城攻防战是蒙元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但是钓鱼城作为南宋小朝廷的首都根本不现实,更不可能因为这个南宋小朝廷的国祚就会延续。下文我们做一下详细阐述

钓鱼城能坚持抗战的根本原因

钓鱼城能坚持抗战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三面临水,易守难攻,而且钓鱼城在建设的时候就把产粮地和水源地包括在内。钓鱼城由于其关键的位置,还是重庆的北方门户。钓鱼城修建的时间大概在宋理宗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开始,到蒙古入侵川东的时候刚好派上用场。主持修建钓鱼城的冉琎、冉璞兄弟称赞此地:

“蜀之形势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人,各粟守之,贤于十万师元也,巴蜀不足守也!”

如上图所示,蒙古通过陕西进汉中得以进入西川成都平原。相当于川西已经被蒙古占领,而川东防线则是隔着嘉陵江和长江打造三角防守阵地。因为钓鱼城易守难攻,所以最后坚持抗战了36年再确定南宋已经灭亡的情况下才在忽必烈保证不伤害称重居民的情况下才开城投降。但是以王立为首的抗战将士36名全部自刎报国,无一生还。

钓鱼城不适合作为南宋都城原因

1276年元朝大将伯颜兵临杭州城下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此时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大臣先后拥立赵昰和赵昺为皇帝坚持抗战。此时抗元势力基本是以海军为主,因为都是沿着海岸线南撤。曾经一度想把泉州做首都,但是被泉州守将拒绝。不得已继续南下。最后在崖山决战失败后,包括皇帝大臣和十多万臣民投海自杀。

钓鱼城在内陆,陆秀夫要去这个地方是很危险的。因为大陆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其二如果作为一朝的首都,钓鱼城太小了。建于山上的钓鱼城,城内用城墙分隔出多个区域。城墙则由坚固条石砌筑而成,固若金汤。但是仅仅占地面积约250万平方米。都不如一个县城大,那么那么多大臣、军队如何安置。即使能够安置,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这么多人的后勤物资如何保障。

之所以原来钓鱼城久攻不下是因为人少,后勤能实现自给自足。就算有水路可以通往重庆等地。但是以嘉陵江、长江构筑的三角防御区域也很狭窄,防御纵深基本上就等于没有。这就决定了钓鱼城无法作为一国都城长久的持续抗战。如果四川和汉中未失,那么在这里南宋确实可以坚持抗战。但是如果只控制狭小的钓鱼城周边,肯定不能满足政权延续的需要。

这和抗日战争的时候不同,那个时候不但整个四川未失而且湖北西部、云贵都在抗日阵营手中所以战略纵深不成问题。南宋和抗日时期的情况不同,所以国民政府可以把重庆作为陪都而南宋不行。

小结:

由于战略纵深和补给的问题,钓鱼城没有办法向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把重庆作为陪都一样作为南宋的都城。所以陆秀夫、张世杰无法在这里延续南宋的国祚,钓鱼城终将在崖山海战后成为抗战绝响。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的都城是汴京吗

如果问南宋都城是哪儿,估计十有八九都会说是临安府,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其实这不正确,两宋唯一的正式都城都是东京汴梁。下面呆呆熊就给各位从两方面分析分析:杭州为何没有成为南宋正式都城以及南宋政权为何属意杭州而不在别的地方(比如南京、重庆之类)。临安称行在。什么是行在?定义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大明永乐元年朱棣为促进迁都北京就先称北京为行在,在随后完成迁都后正式建都。至少在名义是南宋皇帝是以东京汴梁作为国都的。也许这也是自我激励、不忘国耻的靖康耻(公元1127年),金兵打进北宋都城汴梁(也叫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二帝”(宋徽宗、宋钦宗),北宋都城被沦陷,乃至整个王朝北方灭亡。康王南渡,赵构即宋高宗带着一群文臣武将,从应天(今河南商丘)、南京、扬州、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一路落荒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最后回到临安(也叫武林,今浙江杭州),总算落脚安稳苟且下来。可是话说回来,南宋虽然建立了,而且在临安府苟延残喘了150多年,其实临安府并不是南宋真正的都城。过去我们这么说,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南宋一直没有正式上的、名义上的定都,他们还是把汴梁当作自己的都城。因此,南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都城并不在自己实际控制疆域内的封建而临安府的级别,始终不过是“行在”,也就是“陪都”,就像民国时期抗战八年期间的重庆;或者说是“副都”,像唐朝时期的“东都”、“神都”洛阳,明朝第二个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也是其“副都”。在《马可·波罗游记》和同时期的西方著作里,均将临安称为“行在”(Quinsay)。可见直到元代早期,“行在”仍是对杭州最通行的称呼。而且在临安府成为“行在”之前,绍兴府也短时间做过“行在”,宋高宗曾在当地驻跸过,并著有《行在越州条具时政》。不过南宋虽然没有正式定都,但后来临安府也就成了实际上的都城,跟定都并没什么区别了。1130年,赵构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南京),把这个城市打造为行都。然而金朝金兀术很快打过长江,赵构赶紧逃亡到海上。韩志忠等将领打败金军后,赵构不敢再呆在南京,1131年,南宋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皇帝行在。把建康府作为留都,透露表现自己的国家还有一个预备都城。南宋王朝为了表明收复故土、打回中原的决心,整个南宋王朝都没有正式的都城存在,实在是一件奇葩又很尴尬的事情。这个问题主要是战略的考虑,因为南宋主要在长江之南,南京离敌方阵地太近,很容易被攻陷。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实为中国古都变迁的一个重要转变。明代学者顾起元说:“南宋建都,首建康,次临安。然尝据当时事势衡之,欲取中原,进取淮颍,故宜坐建康以便经略,故李纲请高宗去越而幸建康。至欲立宗庙社稷,稍图安居,则在高宗时,建康’不如临安之巩固矣。”而且临安“而地号膏腴,财富所辏。”宋朝的重点建设在东南,这么说吧,以陕西和四川为西,东部地区基本上容易进攻,尤其华北平原,比如北宋首都开封,基本上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西面好一些,山川重叠,易守难攻。那么南宋为什么建都东南?很简单,东南为重点,如果建都四川,则有可能失去东南,因为四川防守容易进攻难,崎岖的山路敌人不好走,自己人也不好走,不利行军,一般首都要放置最精锐的部队,如果不建都东南,那么首都精锐部队就很难影响到东南,最后的结果,守住的四川丢了东南。我这么说吧,中国建都首选四个地方,陕西,河北,江苏,四川,陕西是王业之地,得天独厚,河北是次选,但好歹控制从北方进入华北平原的入口,江苏靠近东南富庶之地,一般首都人口多,这样好养,但问题是北方不好防守,四川好处是易守难攻,坏处是容易变成地方割据。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临安临安,它虽然不是赵构首创的名字,但赵构能把它从一个临安县升级为临安府,可见其中的意味深远。我们可以理解为临时安置,也可以理解为来临即安,但不管怎么理解,它都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场所,可是这个避难场所,却成了南宋永恒的安乐窝。

南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南宋最后被蒙古所灭,南宋统治期间,商业经济、工业科技和航海技术非常发达,南宋的GDP是占全球的50%,差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毁灭打击,使南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

关于南宋都城结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