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宋朝枢密使是什么官(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权力大)

2024-07-03 22:57:54栏目:商业
TAG: 密使  宰相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宋朝枢密使是什么官的一些知识点,和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权力大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枢密副使与宰相
  2. 请问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什么权利
  3. 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或权力更大
  4. 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权力大

枢密副使与宰相

枢密使,古代官名。枢密使一职始于唐朝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十国时期,枢密使逐渐由武将所掌握。

在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因为连年战争,所以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

但是,到了北宋时期,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在北宋初期,宰相权力受到制约,枢密使则被倚重,所以后者的权力在前者之上。

在北宋后期,枢密院长官有时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副职有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中签书枢密院事等。

为了防范和限制,北宋后期一般用文官来执掌知枢密院事,这促使宰相的权力超过枢密使。

请问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什么权利

参知政事: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

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凡军事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五代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三司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后来三司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元丰改制后,将三司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给了各部,其中最大的财政权归属户部,“三司”这一机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或权力更大

说起宋朝太尉,大家能够想到的一定是《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高太尉,在《水浒传》中高俅因为踢球踢的好,被宋徽宗提拔为太尉,一飞冲天后,坏事做尽,很多读者认为北宋最后的灭亡也是高俅导致的。

实际上这有点高估了历史上高俅的能力,高俅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水浒传》里面的大名鼎鼎的北宋四奸臣“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并不是历史版本,真正的北宋末年著名的奸臣是蔡京、王黼(fu)、蔡攸(you)、童贯、杨戬、梁师成,他们被合称为“宣和六贼”。

这几个权臣,都是当时身处朝堂超一线,围绕在徽宗身边的官员,不是权臣就是太监,高俅作为一个太尉和这几个人相比,实在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在靖康之变的时候,高俅也曾想跟这几个人争夺已经是太上皇的徽宗的宠幸,结果因为段位不够,玩不过这六个老贼,于是就没有跟他们参合,后来钦宗打击报复徽宗政治小团体的时候,高俅反而躲过一劫。

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制呢?

我们都知道北宋实行二府三司,二府就是主管政治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以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为正副长官。

但是掌管军事的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并非武将出身,而是文官担任,宋代是以文治武,枢密院的正副长官都是文人来担任。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宋代遭遇外族入侵的时候,往往形成以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惯例,打仗的时候不是军事兼管政治,反而是政治兼管军事,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

很多影视剧中上朝的时候是文武排成两列,对不起,这个在宋朝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宰相还是枢密使,都是文官出身,都是站到前排的,武将站到哪里呢?当然是站在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后面了。

大部分武将官职能够做到太尉就已经到天,有宋一代,只有岳飞和韩世忠以武将身份担任过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的职务,之所有有这个任命是朝廷想要收回他们的兵权,另一方面当时的枢密院并没有军权。

也就是说武将的最高职务就是太尉,而太尉的顶头上司就是枢密使,童贯是高俅的领导,并非水浒中描述的,高俅是童贯的领导。

宋徽宗最喜欢的事情也并不是踢足球,宋徽宗爱好十分广泛,比如收集奇珍异兽,文玩字画,奇石造景等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到青楼微服私访,所以徽宗即位后立即提拔的人并不是高俅,而是蔡京,童贯帮徽宗搜刮奇珍异宝的时候,发现了蔡京,因此就向徽宗推荐了蔡京,童贯和蔡京始终是宋徽宗身边的人。

高俅也很厉害,原本是苏轼家的小吏,擅长抄抄写写,后来被苏轼推荐给了王都太尉王诜(shen),后来结识了还没有登基的徽宗。

徽宗即位后想要提拔高俅,但是以高俅的学历别说是太尉,就是想要安排个县尉都不行,因为县尉一级官员也要求是科举出身,高俅自然是考不上了,因此徽宗让高俅到边境建功立业,一点点成为武将的最高官职太尉。

当然,高俅实际还是一个小人物,在《宋史》中并未单独给他列传,关于他的记载并没有多,主要原因就是太尉这个职务相对来说还是过低了,这再次显示出了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

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权力大

在我国现今,无论是国防部长还是总参谋长都无权直接调动军队,这个权力直属中央军委,营级以上部队的调动须由军委亲自主席批准。

宋代“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所以相当于宰相。但当初宋太祖唯恐宰相权柄过大,不利于皇帝专制,因而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所以,《水浒》中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职位相当,但蔡京略高半级。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显然,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

如果把枢密院比作中央军委的话,那末,不妨先把“太尉”的职权比作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但是,他又比现在的“防长”、“总长”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他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姑且算是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吧。

不管怎样,宋代的太尉很难有特别贴切的现代职务做类比。

OK,关于宋朝枢密使是什么官和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权力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