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2024-10-02 06:03:48栏目:商业
TAG: 敦煌  艺术  时期  佛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莫高窟主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以及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什么
  2. 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3. 隋唐书画理论的主要成就
  4. 敦煌莫高窟石材雕塑特征

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什么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三部分组成的:建筑、塑像(或造像)及壁画。而在这三大组成部分里,敦煌壁画是最为人们关注,也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价值成就很高的一部分。

那么在敦煌壁画中主要的是佛教故事壁画。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其内容主要是根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扬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由于佛教哲理深奥、枯燥乏味,所以在佛教中还间插了些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最初多取材于古代印度的一些神话和传说。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优美动人。有的像一首能轻抚人心、引人入胜的抒情诗,如壁画《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珠》;有的则歌颂正义、谴责邪恶,赞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鄙弃忘恩负义的丑恶灵魂如,如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有的赞颂那些孝养父母、不辞坚辛苦、不惜作出自我牺牲的感人行为,如壁画《须晫提太子割肉济父母》等等。

这些故事虽然在佛教中总加上一切善行的主人公,都是佛的前生这样一个“貂尾”,但就其神话与传说的原貌来说,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民众的思想、诉求、希望、寄托和他们的苦难。

总之,在这些敦煌壁画的佛经故事中,精华与糟粕间杂并存,相信大家能正确地分辨、识别的。当然,这也就是如此吸引大家和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到敦煌莫高窟游玩、参观敦煌壁画的原因吧!

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1.莫高窟的空间组织、洞窟建造、造像以及壁画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2.莫高窟在从北魏到元朝的1000年间,在中国、中亚和印度的艺术交流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莫高窟的壁画是隋、唐及宋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殊见证。

4.莫高窟是佛教石窟圣地的杰出典范。

5.莫高窟保留了传统佛教僧侣居住的典范。

6.莫高窟与跨大陆的关系史以及佛教在整个亚洲的传播密切相关,是几个世纪以来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不仅有商品交易,还有思想交流。

隋唐书画理论的主要成就

隋、唐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政局稳定,经济复苏,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活欣欣向荣。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思想开始从高压之下解放出来,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权利;另外,当时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频繁,带来了各种新鲜的血液,文学艺术十分繁荣。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史称“开元盛世”,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隆盛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中国传统绘画进入了人才辈出、佳作无数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人文觉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之于400年前的汉朝,基础更为牢靠和优秀。因此,可以说,唐朝文化艺术比汉朝要健康和成熟得多。如果说汉朝绘画和文化的特色是“古雅刚健”,那么唐朝绘画乃至于文化就可以说是“辉煌灿烂”,局面更为阔大,实力更为雄厚,内涵更为丰富。

敦煌莫高窟石材雕塑特征

唐朝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富庶的封建王朝,经济文化达到鼎盛,佛教在这一时期空前发展,造就了敦煌莫高窟石窟雕塑艺术。唐王朝统治的历史长达289年,在敦煌莫高窟开窟最多,和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政治、经济到达高峰一样,其文化艺术也走向了自己的顶峰时期。

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二百余窟,几乎是全部现存洞窟的二分之一,且艺术风格变化显著,逐渐走向了石窟雕塑艺术的成熟期。

前人把唐代敦煌莫高窟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唐期,内地早已统一,敦煌地区还有五六年的动荡、割据与纷争;盛唐起于神龙年间,迄于建中年间;之后是吐蕃王朝近七十年的统治,一般亦称为中唐期,佛教空前繁荣,形成了莫高窟后期的地方风格;归义军时期进入晚唐,在对中唐文化艺术承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初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留存至今的石窟有:第57、60、68、71、77、96、202、203、204、205、209、210、211、212、213、220、242、244、280、293、297、321、322、328、329、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71、372、373、375、381、386、390、392和449窟。

其前期石窟在艺术上是隋大业时期石窟艺术的余韵,虽然只经历了公元617—624年的短暂时期,但在艺术史上却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随着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均田制一起来到敦煌,是隋末进入唐初的交接点。随着唐王朝向西域的军事行动,中原长安的新画风随之而来,但河西和敦煌地区正处在恢复时期,又地处西陲,交通不便,敦煌艺术受其影响较缓慢,也较小。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王朝平高昌,对西域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东西交通开始畅通,敦煌莫高窟艺术便迅速地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风格和面貌。

武则天时期,沙州佛事兴盛与武则天本人佞信佛教是分不开的。加之,对西域的用兵也更加频繁,自上而下的佛教与石窟寺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于是敦煌莫高窟的开窟造像也开始走向自己的高潮时期。

随着社会政治力量的强大,经济力量的空前发展,雄伟、壮丽成为艺术家所追求的时代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巨型造像应运而生,群像塑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公元705—780年,唐王朝进入盛期,而西北地区却正值多事之秋。民族关系紧张,军事争战频繁酷烈,唐史、唐文、唐诗及各类唐代册籍中记载反映很多。但敦煌莫高窟此时反映的则是盛唐佛教文化艺术的高度成就和成熟昌盛。

当时的将军、都护、军使出征西域时,大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士、诗人、歌童、舞女、医卜、星相、画匠和织工等各类随军服务的人才的,自然如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光庭、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乐庭瓌当时在莫高窟建窟造像时,一定会有他们从内地带来的匠师们参与绘塑,为此敦煌本地的画工就可以直接地学到内地的新画风和新技法。

现存敦煌莫高窟的盛唐洞窟有:第23、26、28、31、32、33、34、39、4l、42、44、45、46、47、48、49、50、5l、52、66、74、75、79、80、91、101、103、109、113、115、116、117、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9、130、148、162、164、165、166、170、171、172、175、176、180、182、185、194、199、208、214、215、216、217、218、219、225、264、319、320、323、374、384、387、444、445、446、458、460、482、484和490窟。

不同画家工匠,以他们对佛教文化艺术的不同理解,以自己各具特色的画风,画出了自己不同的作品,表明了自己不同的佛教思想观念和佛教文化艺术观念。

盛唐时的敦煌莫高窟艺术以自己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不仅受到当时信众的崇拜和敬仰,也受到今天人们的称赞。

至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前后,政治上的盛唐已经不盛,对沙州的统治权岌岌可危,但石窟佛教文化艺术却愈趋成熟,中原京洛地区的不同画派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成就在敦煌莫高窟均有其自身的演变发展。

一、唐朝敦煌莫高窟石窟雕塑艺术特点

敦煌莫高窟的中唐时期,是吐蕃王朝统治敦煌的时期,在吐蕃统治下的敦煌,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开始,其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状况有了逐步的改变。

虽然当时先有敦煌的十年守城抗敌,后有驿户的多次起义反抗,但吐蕃赞普多次赦免了敦煌这一“获罪之邑”与佛教圣地。

同时,吐蕃贵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利用沙州世家豪族统治敦煌,大兴佛事,广度僧尼,并派吐蕃大德僧管理佛教事务,参与政事。

到吐蕃统治后期,更将敦煌地方的部分政权、军权和地方税收管理权一并交给了敦煌世家豪族,从而使吐蕃政权维持了稳定和较为巩固的局面,佛教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朝会昌灭佛时期,敦煌地区在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治理下,正是佛教最为兴盛之时,寺院增多,寺院经济空前发展,莫高窟修造洞窟大量增加。

敦煌文物研究院重新判定的吐蕃时代石窟有:第21、92、93、112、133、134、135、153、154、155、157、158、159、179、186、188、191、197、200、201、202、222、231、236、237、238、240、258、357、358、359、360、361、365、369、370、447、469、471、472、474、475、478和479窟。这些洞窟对后来晚唐、五代、宋和西夏的继续修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吐蕃(中唐)时期艺术和盛唐时期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其窟型、龛型和壁画内容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每窟内经变画的数量增多,有些洞窟内一壁上绘画有多铺经变。

同时,吐蕃时代洞窟在制作上更加考究,覆斗形窟顶,方整的四壁,盝顶帐形龛及佛床、壸门,无不严整、精巧。一壁之上不仅绘有二至四铺经变,而且在壁画下面还绘画了12至14扇屏风。各屏风内所绘画各品比喻故事,其内容细节又与上方经变画中盛大的法会场面相结合,精致细腻的艺术效果跃然全壁,满目生辉。

这一时期壁画塑像笔墨精湛,线描造型准确、生动,以其结构谨严、刻画精微取优,是唐代艺术向深度探索所显示的卓越成就。这是敦煌艺术发展道路近五百年漫长经验和不断探索的必然结果。

晚唐时期半个多世纪里,给敦煌莫高窟留下了约六十余个石窟:第8、9、10、12、13、14、16、17、18、19、20、24、54、82、85、94、102、104、105、106、107、111、114、127、128、132、139、141、144、145、147、150、156、160、161、163、167、168、173、177、181、183、184、190、192、193、195、196、198、221、227、232、241、336、337、343、459、470和473窟。

张议潮率领敦煌民众驱逐吐蕃,收复河西故地,从陇西经河西及敦煌地区到北庭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归义军政权在西北各族人民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其不同的战功,张氏、索氏、李氏等世家豪族都等级有差地获得勋位,共同执掌着敦煌及河西地区的政治统治权。

他们本来是吐蕃统治管辖时期政治、经济上的既得利益者,此时则致力于保护和扩大世家豪族与各大寺院的利益;他们脱掉了吐藩部落使的长袖袍,佩上了唐朝的“银青光禄大夫”的鱼袋。

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无重大的改变,主要是世家豪族纷纷以“报恩”、“庆寺”的名义营造的洞窟,是吐蕃时期的继续,但也现出了个别的新题材和新形式。

特别是张氏、李氏、索氏三姓与三个僧统在莫高窟所开的规模宏大的大窟,反映了敦煌及河西地区与中原联系比吐蕃时期的加强和进一步发展。

二、唐代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艺术(1)

跨越魏、隋两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灿烂辉煌的唐代艺术。它以雄伟的气魄、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显示出这个时代不平凡的开端。

莫高窟的艺术到了唐代,算是达到了顶峰,这是无数艺术家殚精竭虑辛勤创造的成果。

唐代洞窟遗存至今还有二百多窟,数量占全部现存洞窟数的近二分之一。随着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敦煌莫高窟唐代的洞窟开凿继续沿隋代向南北两端和下层发展,到了唐末,崖面的长度已经基本上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唐代的洞窟形制,还是沿用覆斗式的窟形,这种窟形在莫高窟中是最多的一种,佛龛加深加大,成为一间颇为宽敞的房子。塑像都被安置在后室的佛龛中。窟顶覆斗形中有四方藻井。有些是平顶,也有作浅斗形。这都是一般的样式。

除了以上的这些建窟形式,还有一些特殊的洞窟,如大佛窟、涅槃窟,都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体态而开窟建造的。第96窟就是根据所容纳的巨大坐佛开凿的一个具有高耸的空间的洞窟,窟平面为方形,窟身为方锥形,窟顶为覆斗形。为了窟内的光线和供人们就近瞻仰大佛的面容和身体,在大佛的正面留有小门和几处明窗,还有可供攀登的通道。

因窟内坐佛高34.3米,所以经过历代维修扩建成为现在的九层楼,也成为当今室内第一大佛。虽经后人多次拙劣的装修,但宏大的气魄仍旧存在。

第130窟的坐像高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坐佛,它也用了第96窟的做法,外面凿通了三层崖壁,才算把它隐蔽起来。第158窟的大卧佛,是莫高窟第一大卧佛。此窟平面为横长方形,窟顶为横长方棋形顶,整个洞窟像一具巨大的棺材。

各窟间的交通,在初期大概仍是由前室凿出通路,唐末由于前室崩坏,才加木构窟檐和廊道。窟檐和廊道大都为单层建筑,结构简单,因上面盛饰彩画,便显得十分华丽复杂。

石窟和木构建筑结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项重要的创造,它丰富了中国建筑艺术。现保存完好的唐末窟檐,至今尚存一处,在第196窟外。檐顶虽已坍坏,但梁枋栱柱尚存,彩画如新,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的建设艺术在初唐时,处在发展、创新、变革的阶段。到了盛唐,建筑画达到了顶峰时期,已经不是单调、简单的建筑画了,出现了大型经变群体画,在经变画中,出现了群体建筑。把殿堂楼阁用透视的手法画出,表现出了建筑的体积和纵横空间,具有了真实感。

壁画中的佛陀、菩萨、天人等都被安置在建筑物的前面和建筑物中间,画面中还表现了极乐世界的盛况,天上有飞天撒花,池内碧水中有鸳鸯、妙音等在水中游戏。有舞伎、乐伎,有天宫楼阁,有高耸的钟楼、鼓楼、佛塔。把人物活动融于景物之中,是一幅幅集人物、景物的精美艺术画。

三、唐代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艺术

第329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品。南壁与北壁都是通壁画。其主要内容是宣传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美妙、快乐。《西方净土变》、《弥勒经变》的壁画中还有部分欠缺。但是,仍然是唐代壁画的杰作。因为初唐时期是变革、创新的时期。

到了盛唐,莫高窟的建筑画走向鼎盛时期和成熟时期。样子收藏网从盛唐第217、148窟中可以看出,建筑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217窟北壁通壁画巨幅《观无量寿经变》是大乘佛教净土三经之一。在《西方净土变》的两侧新增加了条幅画,又把经变画分为三大部分。自上而下分别是殿堂、楼阁、竖楼式木台、方亭,形成了有组织的建筑群。但是,建筑物过于密集,给人在视觉中产生不真实感。

第172窟是盛唐中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它与217窟的建筑画相比,已有很大的区别,建筑物已不过于密集,平面布局已按照真实的佛寺来设计。

第148窟是盛唐之末修建的,也是规模大、艺术水平高的一个洞窟,它有着40平方米面积的大型经变画。

虽然此时李唐王朝与吐蕃王朝正在激烈争夺河西,但就在这战火之中,古代匠师们留下了这艺术高超的洞窟建筑和宏伟建筑画。

到了中唐以后,莫高窟的古建筑画已经没有什么新的进步,开始趋于程式化。大型经变画也不复存在,画面缩小,画幅增多。这一时期的建筑画完整地显示了庭院布局。

第361窟就是中唐时期的洞窟,它的北壁中的《药师经变》东方净土世界的建筑就是完整的一个寺院,它的南壁《阿弥陀经变》西方净土世界的建筑也是一座完整寺院。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画不仅反映了极乐世界的亭台、楼阁、寺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民间建筑的风貌。晚唐第85窟的《华法经变》的佛经故事中,就画有二进式四合院,现在北京地区还遗存这种院子。

在壁画中还有大量反映古代人民在建筑中施工的场面,有用简单力学原理吊运材料的,有为建筑筹备木料的,有伐木的。在第296、321、372、98等窟中,都绘画有这种建筑施工的场面。

四、唐代敦煌莫高窟石窟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彩色雕塑经过从早期塑制到隋代几百年的实践积累,到唐初已经从最初的早期、中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彩塑大放光彩。

同时,唐代遗存的彩塑的数量也比较多,共有六百多身,其中有半数保存了原型。

莫高窟唐代初期的塑像,克服了隋代比例不对称的毛病,更接近于现实,已特别注意刻划人物性格心理,自然佛和菩萨都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古代匠师们在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时,仿照真实的人物性格捏塑,给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使观者精神与之相通,激起其虔敬与亲切之感。

第205窟是初唐的洞窟,有一尊断臂菩萨像,上身裸露,项饰链珠,胸饰璎珞,胸部丰满,腹部微鼓,体态纤巧,通身富有弹性,姿态典雅,庄重大方,给人一种具有生命活力的青春健美形象。无论从她的体态、面部表情,还是服饰上看,都表现出一种安详、自信,和她得体的服饰的真实感。

关于莫高窟主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