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


排球比赛规则什么是后排进攻违例(排球裏,後排違例。具體是什麼意思)

2024-06-26 22:08:22栏目:商业
TAG: 发球  队员  进攻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排球比赛规则什么是后排进攻违例,以及排球裏,後排違例。具體是什麼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后二后三、两点换三点等排球术语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2. 请问一下后排二传跑到前排能不能起跳传球,有什么条件吗
  3. 排球发球违例如何判罚
  4. 排球裏,後排違例。具體是什麼意思

后二后三、两点换三点等排球术语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大概知道一点啊,我有回答,你有酒吗?且把酒摆上,来一场秉笔畅谈?

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这些术语基本上都是某种约定俗成的简称,对于行业内的人或者是熟悉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流的效率。

行业术语对外行人来说,可能是天书,听起来云里雾里,基本上不知所云。

比如:风紧,扯呼;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绿林业人士的切口。

比如:回合制、道具使用型、智力策略类、桌上中国古典文化交流竞技运动——麻将从业人员对打麻将的描述。

……

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搜集整理,如若能分享给大家,则善莫大焉!

同样,排球运动作为一个行业,也有自己相应的行业术语。

如果听不懂这些术语,基本上就看不懂排球比赛,还会发生误会。

讲个真事:有一次我正在看女排直播,中国队后攻,球扣中对方后场防守队员的头部,防守队员一个翻滚,双手捂脸,躺在地上,久久不起。

这时,我儿子恰好从电视机前经过;瞥了一眼电视,正好看到这个场面。惊呼,“啊?又夯死一个?”笑得我直不起腰来。

听不懂排球术语,也说不上是真正的排球迷。中国女排取得那么突出的成绩,吸引了众多的球迷,有老球迷,也有新球迷,还有即将跨入球迷行列的新人。

老球迷们自不必说了,各种术语说起来如数家珍,新球迷和新人可能会对一些术语陌生,本文就排球术语,作一个科普,这些基本上是我自看球以来积累的对排球术语的理解,肯定有不妥之处,欢迎交流、讨论。

轮次

排球比赛场上就有六个位置,对应有6名队员,分前后两排,每排3人。

前排三人对应的场地位置分别是4号位、3号位、2号位。

后排三人对应的场地位置分别是5号位、6号位、1号位。

注意这是场地上的位置号,不是队员的号码。

开始比赛后,如果是己方先发球,那就是1号位的队员发球。如果是在比赛进行中夺得发球权,那就是2号位的队员来到1号位,执行发球任务,其余队员顺时针转换到与他(她)相邻的位置上去,保证前后排依然是各三名队员。

这种位置的转换就是轮次。这样算起来,排球场上有6个位置,就会有6个轮次。为了统一叫法,一般地,二传站在几号位时,我们就说这是第几轮。

站位、轮次错误

在每次发球(不论是己方还是对方)时,击球的那个瞬间之前,场上队员的位置要有要求,即:

同排左右顺序不能错乱。比如,4号位的队员不能站得比3号位或者2号位的队员更靠右;

同列前后顺序不能错乱。比如,4号位的队员不能站得比5号位的队员更靠后。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是轮次错误。

每一个位置只和自己相邻的位置发生比较,与其它位置不发生比较。比如前排4号位和后排6号位,就是不相邻的位置,不管4号位队员站在6号位队员的前、后、左、右,都不产生轮次错误。

轮次的限制,只在发球之前,发完球后,场上队员可以出现在任意位置,没有轮次的约束。

卡轮、渡轮、反轮、强轮、弱轮

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对方1号位的队员连续发球,之所以能连续发球,是因为自己总打不死球,打不死球就拿不到发球权,拿不到发球权,己方的轮次就被固定在某轮上,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不停地得分,不停地发球,这种情况就叫卡轮。

只要卡轮了,肯定是连续失分了。那就要想方设法,拿下一分,争来发球权,同时让己方的轮次得以转动。如果场上队员不能及时中止卡轮,这时教练一般会叫暂停或者换人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渡轮,意思是赶紧把这个艰难时刻渡过去。

如果场上队员位置轮转到主攻在2号位,接应在4号位时,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反轮。因为两个攻击点不在自己本位上,如果主攻和接应的能力强,可以在现位置上执行攻击任务,那很好,可以就地攻击。这就叫反轮不换位。

能做到反轮不换位的球队,说明球员的个人实力非常强,球队水平基本上都很高。

如果主攻在2号位扣不了球,或者接应在4号位扣不了球,那需要在发球后,迅速跑动到自己的本位,等待执行攻击任务。这就叫反轮换位。

反轮需要换位,从一个侧面说明球员的技术能力还有欠缺。

一般前排有三个攻击点的那些轮次被叫做强轮,前排只有两个攻击点的轮次就叫弱轮

但也有把得分能力强,能连续拿分的轮次叫强轮,连续失分被卡住的轮次叫弱轮。

这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绝对正确的答案,你能理解了,高兴就好。

平网攻

如果二传传出的球,其飞行线路的垂直立面与球网是平行的,攻手可以选择在这个线路上的任何一点上把球扣过去,就可以把这种攻传配合叫平网攻。

平网攻就最容易得分的进攻方式。

包括平拉开、高拉开、短平快、前飞、背飞、前快、背快、背平、时间差、位置差等等等等,都是平网攻。

这要求一传的精度非常高,要精确把球送到二传头上,二传才可以传出垂直立面平行于球网的传球线路。倘若一传满天飞,二传满场飞奔去传球,天大的本事也传不出平网攻。

远网攻

如果二传传出的球,其飞行线路的垂直立面与球网是有夹角的,攻手在这条线路上扣下的球,就可以叫作远网攻。

比如调整强攻,远网快球、包括题干里的后二、后三都是远网攻。

后二是指在三米线后起跳,在二号位把球扣过网;后三、后四依此类推。

后二也可以叫1号位进攻,后三可以叫6号位进攻,后四可以叫5号位进攻。

后二后三在球场上很常见,已经是排球比赛里很常规的进攻方式了,后四很少见,不是迫不得已,一般球队不会打出后四进攻。

屋顶球、高举高打、快速多变

这是球员的进攻方式。

屋顶球、高举高打顾名思义就是扣球的点很高,很高,以一种不讲理的方式,超拦网手打到对方场地上。这种进攻方式常见于欧洲球队,比如俄罗斯就是一贯高举高打的倡导者和力行者。

著名的加莫娃,十球有九球是超手扣下来的,除了后场硬起,拦网是毫无办法的。她的继任者科舍列娃、冈察洛娃继续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快速多变一般是亚洲球队的进攻风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刘亚男屡屡面对空网把球扣在对方场地是有多爽。

后来,一些欧美球队也学会的亚洲队的看家本领——快变,反过头来就把亚洲队打得满地找牙,比如伦敦周期的美国队。

中国队目前的风格是既高且快,高快结合,这条路还在探索之中,远远还没有完善、成熟。

二主副和二副主阵型

这个术语太专业,我讲不好,请精通的网友补充

现在排球基本上都是五一配备,即五个攻手,一个二传。二传初始在场上时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阵型。

上图是二传和主副攻之间不同的站位关系,左侧的站位,一般称为“二副主”阵型,右侧的站位一般称为“二主副”阵型。两种阵型各有优缺点,主要体现在谁接一传,二传在后排时如何快速插上这两方面。

现在的女排,大多采用“二主副”的阵型。这种阵型,采取双主攻+自由人接一传的方式,被排球界认为是最具有攻防转化效率的接发体系。

大主攻、小主攻,大副攻、小副攻

简单地说,场上位置在二传左右两侧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大主攻、大副攻;在接应两侧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小主攻、小副攻

因为大主攻、大副攻紧挨着二传,当二传在前排时,二传负责传球,前排的攻击点只剩下两个了,所以要求大主攻、大副攻的突破能力强,这样在两点攻时就不会被卡轮。大主攻和大副攻在前排要打两轮两点攻和一轮三点攻。

小主攻和小副攻紧挨着接应,在前排可以打两轮三点攻,只会遇到一轮两点攻。当二传在后排时,因为前排进攻点多,可以组织出丰富的战术球来,比如双背飞、前后交叉等等。

跑动进攻

这个术语应该是和定点进攻相对应的。

所谓定点,就是扣球点就在那个位置,不会半道改变了。比如4号位的定点强攻,二号位的定点强攻。

但是跑动进攻就不一样了,对手摸不准你的扣球点,可能是前点,也可能是后点。跑动进攻的前提是一传精准到位,二传能组织起平网攻时才会形成跑动进攻。一传半到位或者不到位,二传也只能调整出定点强攻的球来。

跑动进攻是中国队的看家本领,尤以黄金一代的接应周苏红最为突出,她跑动的范围惊人的大,甚至可以在5号位接完一传还能跑动到2号位参与进攻。

两点换三点

这里的点是指网前进攻点。网前只有两个进攻点,是因为二传在前排,把前排二传用攻手一般是替补接应换下,就可以在网前形成三个进攻点。但场上不能没有二传呀,所以用替补二传把后排的攻手(一般是接应)换下,保证场上有组织进攻的人。

这就是两点换三点。

这是很常见的战术替换,一般都能迅速起到渡轮或者解决场上问题的作用。但是也有适当其反的,比如美国女排的基拉里,非常喜欢用“两点换三点”,而且形式固定,不大考虑场上形势,到了某个点,就要换,哪怕场上队员打得再好,也要换,机械固执得让人发指。被很多球迷戏称为“死亡二换三”。

持球、连击

用声音来比喻一下,正常击球是“哒~”,持球是“哒~~~”,连击是“哒~哒~”。持球是触球时间的延长,连击是触球次数的叠加。

上面摘自一个网友的总结,很形象,比枯燥的专业定义要形象得多,是不是?

持球让球在球员手上产生了短暂的静止状态,尽管这个状态的时间极短,但是在裁判眼里,已经像慢动作一样了,吹你持球没得商量。

有极个别著名的运动员,比如塞尔维亚队的老二传奥杰年诺维奇,她传球的一瞬间,严格按标准来判,都有持球的嫌疑,但裁判就是不吹,这就是明星效应,是“持证持球”。

传球过程中手型不对称发力,使传出的球产生了左右或者不规则旋转,通常会被判为连击。注意,在上手接发球时连击是允许的,就是说接第一球时连击不犯规

比赛中,如果一个非二传传出来歪的球,还转得很厉害,直接会被吹连击。另外,超长距离上手传球是个天坑,非常容易被吹持球或连击。

二次球、四次球

排球规则中,球在己方场地时,最多只允许己方队员触球三次。一般情形为:一传——二传——攻击扣球。

可以低于三次就把球击打过网。比如一传直接垫过网,吃亏的是自己。二传选择不传球,把球吊过网或者扣过网都可以,经常能形成偷袭得分,这就叫二次球,很好。这两种情况都不犯规。

但不能超过三次才把球击打过网。三次击球后,球还没被送到对方场地范围内,这就是四次,要判失分的

比较有迷惑性的是拦网后的一些球,有些时候拦网队员空中没碰到球,但下落时或者落地后碰到了球,这算不算己方第一次触球呢?这要取决于拦网队员动作的连贯性,还有裁判的心情。

动作连贯,触球就算是拦网,不算在己方三次触球的范围内;裁判心情好,也可以。但动作不连贯,裁判心情不好,那这就是第一次触球,己方就只剩下两次触球机会了。

过网击球、后排违例、探头球

球只有在己方场地上空时,队员才有击球的权利。球不在己方球场上空时,且己方没有球权时,不管球是什么状态,你都不能触球,触球就是过网击球,会被判失分。

这种情形常见过网口争夺时,球立在网口的一刹那,如果球的中心过了球网的垂直立面,就可以算是球在己方球场上空,可捂、可扣,这就叫探头球。反之,球的中心没过球网的垂直立面,你迫不及待就下手打了,这也是过网击球

后排队员不可以在三米线之前起跳,在高于网带的高度上,把球击打到对方场地上,如果这样做,那就是后排违例,会被判失分。

后攻队员,需要在三米线后起跳击球才可以(踩到三米线也不行)。后排二传插上传球时,不能高于网口打二次球,否则也是后排违例。

大斜线、小斜线、腰线、直线、二直线、回首线、八字线、线路分划

借个网友的图来说明吧,写文字太麻烦了。

1、小斜线2、腰线3、大斜线(有球迷把它称为世界最长线)4、二直线5、直线

回首线,一般是快攻时,副攻横向跑动,扣球线路是在跑动的反方向上,好像回头望月一般。

八字线,是副攻正面球网时,扣球线路左撇和右撇的两条线路。

线路分划,就是选择哪条扣球线路的问题。选择得好,下球率高,线路不好,就会撞上墙,被拦得披头散发。

这些术语说的都是攻手的扣球点和球落地点之间形成的线路,上面的图例和解释大家应该都看明白了吧。

好,过。

借手、打手出界、穿中

这都是拦网时产生的术语。

攻手瞄准拦网队员的指尖、手臂,采取平打、斜打方式,借以改变球的方向,造成球出界,这就是借手、打手出界。

大家肯定经常听到形容某某队员拦网能力欠缺时,会说“某某的手被借烂了”。说的就是攻手借助拦网队员的手或小臂,主动造球出界的现象。

这个技术,日本队比较擅长,没办法,硬实力不够,只能抹抹吊吊、借借手了。

穿中,是指攻手把球从两个或三个拦网人的手中间,把球扣过去。这是因为两个或三个拦网队员没有及时并齐,中间漏出了太大的缝隙(有球迷戏称可以漏大象)。

中间拦网队员的移动能力是关键,判断准确,移动迅速就不会产生穿中现象,反之,频频被穿中,那是一定的。

挑战

也就是鹰眼回放,挑战裁判的争议判罚,这是最近几年才引进的协助裁判工作的技术。

比赛中被误判是常有的事,在引进鹰眼技术之前,一些争议球能不能得分,基本上靠球员的演技和裁判的心情。

国际巨星可以把无辜表演得淋漓尽致,楚楚可怜的样子,大多会得到裁判的同情,裁判微微一笑,心情大好,就会判给你这一分。

所以,排球场上产生了很多影后和影帝。比如著名的……不说了,这会得罪很多人。

但是鹰眼引进之后,争议球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电脑模拟球的运行轨迹,那些若隐若现的出界球、打手球,触网球,后攻踩线球等等等等,你再表演就不行了,会被事实打脸的。

但仍有一些判罚是不允许挑战的,比如持球、连击等等,我猜是因为这些判罚,裁判的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多少要给裁判一点面子。

鹰眼的引入,使争议球得到了公正的判罚,使裁判不能再凭心情放飞自我,使影帝、影后们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好!

比赛中,每个队每局有两次鹰眼挑战的机会,如果挑战成功,次数不减,挑战失败,挑战次数就要减一次。

聪明的教练有时不在乎挑战结果,在暂停机会用完时,会把挑战当作暂停来使用。

我们中国女排有两个人形鹰眼,郎导和朱婷。大家庆幸吧!

溜边、隐蔽站位、躲一传

一传能力欠佳的球员的常规操作。

溜边是接发球时站位尽量靠近边线,让对方想通过发球攻击你前要掂量掂量,是不是可能发出界。

隐蔽站位是在接发球时,直接躲在主接球员的身后,还朝发球队员叫嚣:你发我呀,我就站这里,你发我呀!

躲一传是指,明明看见发球冲着自己来了,不主动迎上去接发球,用眼神看着其他队员去接发球,却做出努力准备的样子,这个一传十有八九要飞,最好的结果也是不动位。

隐蔽站位是一个球队里绝对攻击核心的特权,也有可能是一传能力不佳队员的避风港湾。

好了,我是想到哪胡写到哪,也没有个逻辑,大家凑合着看看吧。

酒也喝得差不多了,睡觉去了,有空再和大家侃。beybey……

请问一下后排二传跑到前排能不能起跳传球,有什么条件吗

二传作为排球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球队的大脑,她一般负责在前排为各位攻手传球。可是排球一直在轮转,当二传轮转到后排时,她还是要到前排传球,此时的传球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是当二传在后排前插到前排时,有一个进攻违例的判罚,当二传出现以下情况时,就会出现进攻违例。

1.后排二传在前排跳起传球。2.击球时排球高度在球网以上。3.直接传到对面。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情况才会被判罚进攻违例。例如丁霞作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二传,当她在后排时前插到前排做二传,如果没有起跳,那无论是怎样的传球都不算进攻违例。如果起跳了但是丁霞只是把球传给队友,那丁霞也没有进攻违例。其次就是后排的球员不能在前排进行拦网。当丁霞在后排时,如果对手进攻,那丁霞就需要下撤到后排进行防守,她不能在前排进行拦网,否则就是违例,即使没有碰到排球,也会被裁判判罚对手得分。

最后就是排球场上的两点换三点。当二传处于前排时,此时前排只有两个进攻点,而教练为了加强进攻,经常用替补二传和接应换下场上的接应与二传,于是场上的二传就来到后排,前排由两个进攻点变为三个进攻点。这个时候的二传虽然在后排,但是当球队进攻时,她还是会前插到前排。虽然后排二传前插到前排,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进攻违例,因为二传一般都是把球传给队友,所以不会被判罚进攻违例,只有当出现二次球机会时,如果后排二传把球打到对面,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会被判罚进攻违例。

排球发球违例如何判罚

在了解排球发球违例判罚之前,我们先要弄清发球权的获得、转换以及发球区的位置。

1、如何获得发球权?

除每局开始是按规定由拥有发球权的一方发球外,之后发球权永远属于得分一方。发球方连续得分就连续发球,接发球一方得分了即获得发球权。

2、可以由发球厉害的人一直发球吗?

不可以。发球权是共享且不停轮换的,所有队员每6轮都只有一次发球机会,发球厉害的队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帮助球队连续得分。

接发球一方获得发球权的同时,场上6名队员都要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即1号位→6号位→5号位→4号位→3号位→2号位→1号位。由2号位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才有发球权。

3、在哪里发球?

发球有发球区,但发球区并不局限于1号位后面的一小块区域,整个场地宽度(9米)至两端挡板(5一8米)的无障碍区都是发球区,如图:

4、常见的发球违例现象:

①脚踩端线

前面说过,发球需在发球区进行。

发球队员在发球时和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方可踏及场区或落在发球区外的地面。

大力跳发往往需要助跑,助跑起跳时偶尔会踩到端线,而5cm宽的端线属场区范围,踩到端线就出了发球区,就会被判发球违例。

②8秒超时

发球是有时间限制的。第一裁判鸣发球哨8秒内,发球队员必须完成抛球击打动作,否则就会被判8秒超时。

发球者可以有一次发球试图,即鸣发球哨5秒内抛球而未击,第二次鸣发球哨3秒内必须击出,否则也会判8秒超时。

③次序错误

发球队员原本应该是由2号位轮转到1号位的甲队员,却变成了其他位置的乙队员,即属于发球时的轮次错误。

换人发球必须请示裁判,未经裁判允许的换人发球也是违例行为,而且换人发球只能换场下队员去发,不能换由场上其他队员发球。

发球下网或出界属于失误,而不是违例。

发球违例还有几种现象,但并不常见,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排球裏,後排違例。具體是什麼意思

排球裏,後排違例是一种犯规行为,具体包括:后排队员不能在前排(三米线内)参与扣球和拦网,只能在三米线后扣球,若跳起扣球时踩线(三米线),也算违例。

后排队员在三米线外传球,可垫传,也可上手传球,若在三米线内,只能垫传,若上手传球,则属违例。

关于排球比赛规则什么是后排进攻违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