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无丝竹之乱耳下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下一句)

2024-02-11 07:37:34栏目:商业
TAG: 作者  陋室  一句  知县  官场

其实无丝竹之乱耳下一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下一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无丝竹之乱耳下一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什么
  2. 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什么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里的一句箴言,意思是说,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放松而不累,不用太多精力去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2、有人会用各种手段去控制他人,但这种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要改变别人必须先改变自己,而苦难总是给心灵带来负担,而且也不能让人更加勤奋。此外,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真正的幸福,就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拘泥于细节,不要将精力投入到无用的活动中。

二、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1、暗示作者愿意傲立于世外,无意与世俗为伍,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美德。“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二句相互对照配合,表现出几经贬官的刘禹锡对官场上的种种虚伪造作,心灰意懒。

2、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所不喜欢的是虚伪应酬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音乐(乐器),换言之,真正乱了刘禹锡耳的并不是“丝竹”,而是隐藏在“丝竹”背后的浮华虚伪的官场,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作者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3、《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4、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5、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6、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7、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