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点子


克己最言下一句(反躬自省克己慎独)

2024-02-09 17:48:52栏目:商业
TAG: 孔子  克己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克己最言下一句,反躬自省克己慎独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严律克己的宣传标语
  2. 克己得礼曰任出自谁
  3. 克己复礼的全句是什么

一、严律克己的宣传标语

1、“言”以诚为尺,“行”以法为度。

2、百忙千忙万忙,学法守法不忘。

3、办事时你不依法,出事后法不依你。

4、不懂知识可悲,不懂法律可怕。

5、部门分扮黑白脸,教导抚慰传佳话。

6、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样样不离法。

7、诚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二、克己得礼曰任出自谁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出处是《大学》一书。《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教材之一。其中的这句名言强调了一个人要先克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然后才能实践礼仪,做到仁义。这句话的意义是,只有克制自己的私欲,恪守礼仪规范,才能真正做到仁爱他人,成为一位有道德品质的人。

三、克己复礼的全句是什么

1、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3、我们对孔子的这段话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4、我们前面讨论过《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的涵义,知道“义以为质”中的“义”是“礼”的质,是“礼”的唯一标准。所以,“复礼”的意思是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回复到礼之质“义”上,按公义、公理来办事。

5、“克己”的己字应该是对天下每一个人说的,每一个人都作到“克己”,则“天下归仁”就顺理成章了。另一种理解,“克己”是专指居上位的当政者,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思想理论,当政者“克己”作示范,老百姓跟着也“克己”,当每一个人都作到了“克己”,人们的行为都回复到公义上了,则当然“天下归仁”。

6、在《论语·里仁》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关于“自省、自责、自讼”曾子的名言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一般人很少有自责精神,孔子就曾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7、关于“克己”的“自戒”内容。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在《论语·颜渊》里,孔子在回答樊迟问“辨惑”时,讲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修自戒。他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是强调遇事戒冲动。

9、说到底“克己”只是克制念头。《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是通明,狂是昏愚,心思通明为圣,倨慢为狂。而“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克己复礼只在克制我们的邪念,以立人之正念。

10、子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1、从“仁义”的概念“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和对“克己”含意的讨论,孔孟原儒的思想对人的要求都是对自己言,对君主居上位者言的,并且对居上位者有更高的要求,《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在君王与臣民之间真实作到“不偏不倚”,我是看不出孔孟之道有维护了谁、袒护了谁的意思。

12、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从社会心理方面做出如下解析:

13、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这种定义,对理解孔子心性思想的意义有如下两个方面:

14、明确了心性修养应以集体为重心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个人的欲望和社会公允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克制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规范。当时孔子个人认为,周礼是天下公允的行为规范,应该被广泛遵循。在对周礼的认识上,孔子显得过于主观了。社会所以遗弃了周礼,毕竟有着遗弃它的理由,实际上周代礼乐崩溃已经势不可挡了。如果搁置下孔子对周礼的个人看法问题,而考虑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冲突的处理原则上,孔子选择尊重多数人的感觉、尊重别人的感觉,并把这种尊重超越在对个人欲望之上。所以,周礼可以崩溃,而孔子的仁道却会长期存在。

15、承认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着冲突的一面。遵守社会公允的礼仪制度,常常需要克制自己。克,表明了对自身欲望的抑制,也表明了自身欲望和社会规范不是完全统一的。如上所述,孔子早年的心性思想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在“复”字上。克己复礼,而不是克己守礼。一个“复”字,说明这种“礼”已经失去了。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也就不是集体所期望的社会规范了。因此,“复礼”不仅是对自己欲望的不尊重,也是对当时社会心理的普遍不尊重。这不仅注定了孔子政治生涯的失败,也和孔子晚年对仁道的重新理解不完全一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