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


道德心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心胸宽广的故事)

2024-01-23 20:46:20栏目:商业
TAG: 大学生  道德  思想

大家好,关于道德心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有哪些心胸宽广的故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有哪些心胸宽广的故事

讲讲我在学校的故事吧,

把选修课的论文扔上来算了。

人人说:“18岁是成熟的年纪。”大学生,也就是这些18刚过,20出头的,称其少年未免太嫩,说是成年又中气不足。

现实也确实如此,“中气不足”体现在诸多的方面。“情绪化”便是一例。

说来也可笑,自己也同是大学生,怎能这样以置身事外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呢?所以探病诊断先从自己开始剖起。

我呢,是个从小到大性情变化有点剧烈的孩子。瘦弱的体质并不适配我那被娇惯坏的自我中心,所以总是和其他人起冲突——结果也很显而易见:吃苦头。我总是肖想着某天能变得更强壮点,免得让别人再欺负自己,可个子在长高,但肉却也总是没见长——当然也得说是自己魂里就有个宅男的劣根,不爱运动,自然也强壮不起来。但是过了很久我也发现了一个定律,就是这世界的运转方式确实不是绕着某个人为中心的,所以与其期待着他人的改变,不如自己先改变起来。这道理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我还明白了一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老是被捉弄,老是被打,为啥受伤的总是咱。大约就在初二的时候,我想通了这个问题:因为我实在是太作贱了,看着怎么不想让人打呢?

总结一下“作贱”这词的意思:一、斤斤计较,二、斤斤计较,三、斤斤计较。

说是像草,风吹两边倒呢,还是说是个“识时务者”呢?总之很显然是为环境所迫吧,我在那之后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斤斤计较”,或者说,为人处世的情感态度——这比我想象得倒要容易些,容易很多。可能我骨子里也就是个很软弱的家伙,所以把倒刺收起来反而是觉得轻松了不少,而且事实也是轻松了不少。现在回首去想这真是我吃了19年米以来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这个改变不仅让我能够在此时用一种高姿态侃侃而谈,更避免了我成为了同班同学们侃侃而谈的对象。

既然这次我们谈的问题是情绪管理,那么我就好好说说“斤斤计较”这四个字反映在“情绪”上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就拿以前的我举例子而言,如果我上楼梯的时候被后面的同学给绊了一跤,那么很好,我会很生气,非常生气。生气地想要打他一顿,虽然我打不过他导致了结果是我被人打了一顿,但是客观上是,这个或许和我素昧平生的“后面的同学”从此知道了我是个讨厌的家伙,反之,我也觉得他是个讨厌的家伙。

很可笑?不可笑,现在的大学生还有很多这样的呢。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是一种弥漫在身体四周的“焦躁感”的气场。大部分人平常并不太会释放出这种令人感到胆寒的化学成分,但是难保在某些情况下你还是忍不住放出它了——比如,失恋的时候。比如,考试挂科的时候。这些倒还好,顶多1天,起码就男生而言或许也没什么事就过去了。但是有些事情——比如考上的大学并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者对于周围生活的同窗存在的不和谐——这或许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焦躁感”是一种像刺猬一样的情绪爆棚的状态,体现为“不可侵犯”,附赠特效“就算对我的温柔也会被视为侵犯”;另外还会自动习得“没力气”,“什么都不想干”以及“这关我什么事”等咒语。

在“焦躁感”弥漫的时候,最麻烦的是三类人:一种是手头有重要工作的,一旦不小心点燃他们,就可能会丢下工作在一边哭,期待着谁去把他捡回来,尽管此时已经导致行动陷入大危机;还有就是特别玻璃心的脆弱孩子(尤其恋爱中的),他们可能会被激怒,然后一时不冷静就手起刀落——把自己或者惹到他的某人给“喀——”了;最后一种就是本来就懒的家伙,他们会找到继续堕落下去的绝好借口,逃课挂科,或者干脆泡泡网吧,抽抽香烟,泡泡别的,抽抽别的。

这就是“对工作不负责”,“对环境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Q.E.D。

“我有的时候太情绪化了”?这不是理由,是借口。

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是一个人三观经过性格过滤之后对所处现状的反馈,并且能够对行为产生促动。良好的情绪能够带动工作和学习,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疲惫困乏,而冲动的情绪则会使人缺失判断力并促成可能形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爸妈调教下成长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接受正常的义务制教育和高中教育,遵守校纪校规,绝对不打工,不谈恋爱,不去和校外人员接触的乖孩子来说,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学到了什么?嗯,好多好多的知识,没了。

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的大学生没怎么经历过失败教育,以及由于生活领域范围的过于狭窄导致的认知局限化、模式化。我们中的很多人除了“应试”之外,还并没有怎么接触过什么别的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实践”和“学习”的东西。没有打过工,不知“雇佣关系”为何物,侃侃而谈“个人价值”。没有谈过恋爱,相信着韩剧里和欧巴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的桥段。一直在校园的象牙塔里干坐,面对着“失败”与“挫折”,手足无措。

因为“手足无措”,所以才焦躁。通俗点来说,就是不够“淡定”。反过来说,能做到“淡定”这点,早就一切安好了,所谓的情绪管理也皆是空中浮云了。

接下来是正片。

首要之事,控制对“人”的感情。

坚信这个世界上只有值得你去尊重和爱的人值得你去倾心,痛心。

反之,那些不值得的人,也不值得去记恨与愤怒,怒气很贵的好不好。

我的姐姐是个很随和的人,但是老和我妈吵架,我有问过她为什么,她的回答是“别的人有必要吵吗?正因为她是我妈我才愿意费时间和口水和她吵。”

所以,如果有人碰翻了一杯水,撒到你的衣角,别提了,那一瞬间人家也很慌的,赶紧安抚下他的情绪,拍肩告诉他“没事儿”吧,这样叫“有范儿”。

所以,如果有人总是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尽管大笑吧,改天没事瞪他一眼,人家或许还要战战兢兢地想“哪句被听到了”夜不能寐呢。

你或许要问,这不是阿Q嘛。确实,但是本来动嘴皮就比喝墨水要轻松几千倍,如果反过去浪费时间动嘴皮那才是中了圈套——好好做些实事吧。说白了,只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不惧怕任何流言蜚语,一个强大的灵魂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击垮。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非要带着敌意看他人,真诚待人能够收获爱情或是一份新的友谊。而当恶意袭来的时候,无视是最好的反击。

其次,是控制对“事”的感情。

学业,工作,统合一下就叫“事”吧。

往往面对学业和工作的情绪化不良反应都来自于挫折感。大学并不像从前,其知识的应用性和跳跃性很强,容易让惯于做题得分的选手们产生挫折感,更别提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所需要的复杂经验、技术或是能力,这更是一时头脑发热就干的人应付不来的。但是乐观的人可以在适应这些后真正走出来,成长得更为老成,并且习得大量的技能。可是如果太玻璃心的话,也将继续陷在温室的桎梏之中,难成立世之梁。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有些孩子干活很卖力,但是最后却被上司给批了——这是正常的,大部分时候确实更看重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更残酷也更真实一点来说,如果费了很多力气却做不出好的东西,若不是存在人员分配的不合理的话,这其实是说明自己的效率存在问题。很多人总是背后暗暗咒骂“老子这么辛苦做完了还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这太正常了,以后工作还要过分呢。同时,如果你反过来说可以说出一套正确的理论驳倒你的上司(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那么,我想也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但问题恰恰是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强大到那个程度,却总是想着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最后让所有人都很累,事情却也没有做好。

淡定啊。还有,如果心情不好就不干活,这已经不是什么“情绪”问题了,是道德问题,原则问题,责任心缺失啊!将他人的信任置若罔闻,用“情绪”来逃避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是懦弱而不愿面对压力的表现。若是缺乏这样的勇气,如何再成长呢?

最后,是控制对“己”的感情。

每个人都有一份独特的灵魂,不安于现状使人进步,但羡慕不能变为嫉妒;百家争鸣让思想绽放,但差异不可以等同为敌意。控制对“己”的感情,正是控制对自己的世界观的那份固执。不要想着去修正这个世界的错误,因为没人能够肯定自己眼中世界的正确。也不要想着去守护自己世界的纯洁,因为没人能够避开红尘的洗礼。所以当愿意接受人与人之间性格、认知、地位、能力、外表、智慧、人缘的差异,发自真心地感受周围的善意时,人才能够真正的成熟起来。消极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可以用合理的、健康的方式释放掉它——运动、适度的游戏、阅读、音乐……甚至干脆用这劲头学习或是工作。我们当然可以祈求家庭、友谊或是爱情能在我们失落的时候舔舐伤口,但是一定要记得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当浮躁蒙蔽双眼,将善意也视若毒草时,只会让疼痛堆积。

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足够强大,获得“淡定”的庇护,那么世界会变得简单很多也美好很多。同时如果真的受了伤,积极地去治疗,那么每一抹伤也终将成为羽翼成长的痕迹化作一道道昨日岁月的余晖让人留恋。

落笔到此,泪流满面。

我为何能这么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这里扯淡呢?

谁叫我是个总是不安分的孩子呢?我看到的世界比同龄的孩子们,大了那么几立方米罢了。

所以现在碰到什么事,只会淡淡一笑。

“没事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然后低下头,继续做该做的事情。

绝不犹豫,绝不后悔。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当下社会,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责任感缺乏、个人价值突出、道德水准下降特点。为更好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将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资源,不妨以“拿来主义”的眼光,将传统道德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实和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当下社会,中国现代化建设远未完成,由于多种原因,日常生活全面确立了以消费为原则和以享乐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使得主导文化的崇高和精英文化的启蒙都黯然失色,并迫使它们不得不向这种享乐文化吸收、借鉴,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精英文化的“边缘化”,主导文化的大众化。这种消费至上的文化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是,不但整个文化向享乐转向,而且导致人们把整个生命的意义都押注在金钱上,使当今社会在消费的大潮中更加疏远道德修养,鄙弃价值系统,以极其自恋的方式对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重行定位,精神苍白与腹中草莽不再受嘲笑,在时尚包装下,享受着已经掷扔神圣的大众的追捧。“它裹挟着那弥漫周遭的虚无主义浸渍了人类精神领域……至此,人类对真理、善良、正义的追求不断被语言所消解,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意义消泯于众口一词的操作中。”[1]人们听凭欲望的牵引,遵循着“快乐原则”,寻求着“本我”的满足。信仰消失,价值理性崩溃,整日里所谋者不过数米计薪,再远也不过是数量上的差别,不是物于物,就是算计着怎样去物物,仰不知天高,俯不知地厚。

大气候影响小环境,尽管大学校园相对独立于社会,但它是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组织部分,况且广大师生除了校园外,还不可避免地与世俗社会打交道,这就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带来了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如下特点:

责任感缺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和理念激烈碰撞,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这对于不断提升人才的智能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的压力却越来越重,心理承受能力日渐脆弱。于是,许多学生只注重个人的奋斗与获取,只停留在个人名利得失上,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偏低,道德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丧失积极性,常常出现一些散漫、懒惰、粗俗等不良行为;不少学生把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以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要求,有的学生,一旦入了党,当了干部就放松下来,甚至比一般学生表现还差;有些学生缺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一旦遇到的阻力稍大一点,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脆弱,甚至以极端不负责任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本位行为[2]。

个人价值突出。伴随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日益侵蚀,部分大学生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以自我为中心,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群体意识减弱,团队协作精神隐匿。不少学生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拼命学习,是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重实惠、求实用,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淖。在他们看来,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追求的就是逍遥自在的物质享受,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至于他人、民族、国家均可置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往往就是他们的座右铭。有些学生甚至将商品经济中的价值尺度简单同社会道德尺度等同起来,错误的认为只有获取实实在在的金钱、物质,才算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道德水准下降。大学生作为文明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理应成为遵守道德规范的模范,但由于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部分学生意志不坚,日益受其影响,成为校园内道德规范的破坏者。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够尽快建立起公平竞争的道德规范体系和社会秩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旦涉及切身利益,一些学生就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进而出现了社会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学生考试作弊,求职简历弄虚作假等现象;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言语粗俗,不讲礼仪;自私自利;不爱护公物、不讲环境卫生、不遵守社会公德,甚至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道德行为与大学生的教养和文明程度极不相称,冲击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大难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将传统道德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实和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儒家思想培养责任担当。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如果剔除其消极的糟粕,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可以说,这些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它们要求思维主体面向自身,以自我完成、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为目的,进行内在的自我体验和反思,不断完善自身,完成人格的美化,进而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从而有利于大学生道德高度自律性的形成,可提高大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提倡这些修身的德性,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儒家思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如果对其用社会主义思想加以合理改造,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完全可以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它们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每个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每个学生都可以立此志向。另外,儒家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道家思想提升人生境界。道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这就是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造成危险,以“知足”、“无欲”作为个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道家看来,多欲就是罪恶,不知满足就是祸害,贪得无厌则是最大的罪恶。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低谷时期,对理想、愿望要有一定的限度,量力而行,据情势而来,也就是要有一种视名利如过眼烟云的心态,能够安闲地度过淳朴闲适的生活。当然,高潮时期尤其要有这样的心态。这样就可以培养大学生远遁物欲,宁静致远的心态,成为一个胸襟开朗的乐观主义者。

道家关注人的生存本身,落实在个体的自由境界上。首先,应该不为名利所动所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欲壑难填,人如果去追求它们,那么就离自由越来越远。其次,应该去除外物之扰。只有洞察事物本性,从更高的层面,即天人合一的层面,从人与世界、人与天的和谐上去看待事物,从而意识到万物和自我,摆脱各种不自由的状态,从而达到高度的精神自由。破除执意的迷雾,我们可以从中寻求到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自由,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下社会,即使在校园也不可完全避免各种利益关系的纠结缠绕,如何做到超然于利益之外,这就要求大学生脱离出个人主义的窠臼,能够包容天下万物,体尽自然而自由自在,回到了生命的素朴、真实之境,以全局、整体的眼光看到事与物,去除了杂心烦恼,实现着对现实名利、财物、权势和礼制的超然洒脱。

以佛家思想平衡人际关系。儒道思想都是以“我”为本,为出发点,以此观照世间的人与事。无论是修身、立业,还是超越自我,与天人相合,都离不开“自我”这个执念。而佛家思想,尤其是大乘佛教,不仅要度己,终极的目的是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以“以身伺虎”的大慈悲“觉他”,超越了“自我”的困囿,达到了“人我”的平等。这就是说,从内涵的深度上,它有超越功利、道德和人造的种种理念,从而拥有了一种高于道德、大于道德的终极价值。从外延的广度上,它超越了民族、阶级甚至历史的界限,属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大宇宙。它完全拒绝人间世的等级分类,无分别、破对立,绝对确认众生平等,万有同源,不同生命类型可以并存并置。它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宽恕每一生命个体的缺陷。剔除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教育当代大学生以慈爱之心体尽天下万物带来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慈爱之心审视与人所处的共在之物,人与各种存在,包括人、社会和自然之间成为共生共荣的相互依赖、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和谐发展关系,就能够不自私自利,越帮助别人越充足;越给予别人,自己越能得道多助。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面对多元思想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选择、有侧重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新世纪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