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图形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歧义图形是什么意思,歧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á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lá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他在天然居宾馆前一站下车。(A、未到宾馆;B、过了宾馆;C、宾馆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这局棋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租”兼有施动和受动意义,因此可理解为: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再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再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再如:他的小说看不完。(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5、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再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对大家的批评。(A、对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再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产生歧义。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4)“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如:当他把钱还给张明时,他对他笑了笑。(A、他对张明笑了笑;B、张明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曾记否,我与你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A、我十来岁;B、你十来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例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你好,歧义qíyì词语释义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1、(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同本义[mistake]
2、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3、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4、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5、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7、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方苞《狱中杂记》
8、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9、(2)两数相减的结果[difference]。
10、如:时差;岁差;剪刀差;顺差,逆差
11、如:差可(略可,尚可);差违(略违,稍违)
12、(1)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fallshortof]。
13、(1)指派;派遣[assign;dispatch;sendonanerrand]
14、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三国演义》
15、又如:差人(派遣仆隶);差委(委派;派遣)
16、又如:差择(选择);差选(挑选,选择)
17、(1)旧时指临时性的官职[billet;officialposition]。
18、如:差官(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听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差尉(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19、(3)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messenger]。
20、如:当差(做小官或当仆人);差门(听候差遗的门子)
21、(1)病愈。后作“瘥”[berecovered]
22、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遣娱。——清·袁枚《祭妹文》
23、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后汉书》
24、如:差次(分别等级次序);差降(按等第递降)
25、如:差池(犹参差。不齐貌);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26、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27、不同,不同之点:~别。~距。~额。~价。
28、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数。四减二的~是二。
29、旧时称被派遣的人:~人。解~。
30、被派遣去做的事:~事。公~。出~。
1、歧义有主要由口语与书面的差别造成的,有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
2、(一)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二)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4、(三)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5、(四)词类不同造成歧义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6、(五)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7、(六)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②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8、(七)口语中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9、我想知道汉语歧义最多的句字?谁知道啊?
10、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11、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12、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13、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14、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15、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16、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17、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