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克己勤勉是什么意思

2023-10-31 13:19:37栏目:商业
TAG: 教育  克己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克己勤勉是什么意思,中庸克己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克己勤勉是什么意思
  2. 兄谦弟恭还是兄恭弟谦
  3. 六经主要教育思想
  4.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是什么意思

克己,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还是个人独处之时,都要遵纪守法,谨小慎微。而勤勉,则是长期坚持的意思。

1、正确的应该是“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2、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3、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孔子首创私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之风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1、在教育内容方面,孔子虽然重点突出诗、礼、乐,但对其他内容也不忽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

《书经》是古代(春秋之前)历史文献汇编;

《礼经》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

《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乐经》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传至秦,因秦焚书而散佚;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孔子特别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中有关这方面的科目占突出地位,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

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生产劳动。

1、“庶、富、教”——教育的社会功能

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的个体功能

1、含义: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意义:扩大了教育对象,进一步促进文化下移。

(五)“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

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即“学而优则仕”。

它包含多方面的含义: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合在一起。

3、“学而优则仕”反应了封建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它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直到今天还有现实意义。

1、因材施教: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2、启发诱导: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积极性的矛盾。

3、学思行结合: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4、由博返约: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1、德育原则和方法:立志,力行,克己,内省,中庸,改过。

第一、“故”指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新”指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教师既要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实际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新旧知识之间有联系,温习旧知识,积极思考联想,深化认识,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切磋学问,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

对自己:学而不厌;温故知新;教学相长

对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1、教育实践: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2、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

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由博返约

6、道德教育:立志、力行、克己、内省、中庸、改过

7、教师观:学而不厌、温故知新、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孔子

1、克服自身的缺点不足,独处时一定要严格自律,坚定一颗善良的心,诚心待人做事。

2、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出自《中庸》。出自于古代的中庸,它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好了,关于克己勤勉是什么意思和中庸克己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