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六年级第五课七律长征注释

2023-10-31 13:06:03栏目:商业
TAG: 长征  红军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六年级第五课七律长征注释的一些知识点,和七律长征的征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六年级第五课七律长征注释
  2. 七律长征,的逶迤是什么意思
  3. 七律长征的五幅征难图分别是
  4.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人教版

《六年级第五课七律长征注释》是指对六年级课本中的七律长征进行解释和说明。这首诗描绘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英勇精神。注释可以包括对诗句的解读、历史背景的介绍以及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解释。通过注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增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1、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2、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4、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5、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6、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1、《七律长征》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穿越乌蒙山)图,(巧渡金沙江)图,(强渡大渡河)图,(翻越积雪岷山))图。

2、全诗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3、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扩展资料《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关于六年级第五课七律长征注释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