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指导


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2023-10-30 15:51:41栏目:商业
TAG: 相当于  表示  用法  介词  例如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以及文言文的以什么意思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以”字的用法和意义
  2. 以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3. “之,于,而,以”在文言文中所有的解释
  4. 求“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并且要有例句例句选自初一初二内容

“以”字,读作【yǐ】,用法如下: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胡以、以次、何以、以时、此以、以后、以降、以先、借以、足以、以免、既以、以内、过以、以太、难以、予以、是以、以上、以是

1、不久以前,科学家还不得不亲自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在那里他们只能一张张翻阅目录索引以便从各种满是灰尘的合订卷中找到他们需要的文章。

2、科学家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早就习以为常了。

3、我们是班级干部,理所当然应该以身作则。

4、谁能说出,当爱已飞走,你的心何以叹息?唯有时光。

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1、之: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代“相如”)《廉颇蔺相入列传》;助词: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耳矣!《三国志》,宋和罪之有?《墨子》;连词:皇父之二子四焉。《左传》这里之的用法同“和”。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云?(其往:其后,将来)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3、二、介词,相当于“用”。例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三、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5、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句: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7、六、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七、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9、八、介词,译为“按照”。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0、九、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11、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12、十一、连词,译为“以致”。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3、十二、通“已”,已经。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