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


为什么叫打油诗(而不打酱诗或打醋诗呢)

2023-09-04 00:53:36栏目:商业
TAG: 顺口  读者

大家好,关于为什么叫打油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而不打酱诗或打醋诗呢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打油诗的基本知识
  2. 诗和打油诗有何区别
  3. 为何要叫打油诗***而不打酱诗或打醋诗呢

打油诗的基本知识

1、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2、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诗和打油诗有何区别

关于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我自己的体会其主要区别在于:一个高雅一个通俗。如果说诗相当于国粹京剧,那么打油诗就是民间小调;如果诗是钢琴协奏曲,那么打油诗就是通俗歌曲。都是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观众。甚至打油诗的“观众”不一定比诗的“观众”少,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一、立意意境有区别

诗的立意高雅上档次,打油诗的立意多来源于民间,通俗亲民。诗的意境在味里,打油诗的意境在面上。诗,在品后才能回味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心思想,让人回味无穷。诗的字面多数高雅也可能通俗,但诗总能让读者浮想联翩,在读者品味和联想中抒发或者渗透感情。打油诗说什么是什么,字面上的味道有多浓就是多浓,几乎不需要回味,其意境和中心思想能让人一目了然。

二、字词句控制有区别

诗需要反复推敲,有的类型的诗还讲究节奏、词性、平仄、对仗、押韵合辙…讲究诗情画意,讲究词美韵美有节奏感,讲究用词含蓄、夸张、发人深思。打油诗只要押韵没有什么讲究,小葱子拌豆腐~一清二白,葛优的台词~有一说一,有时还可以用方言、俏皮话、口头禅…只要读者喜闻乐见就可以。

三、诗是励志,打油诗是说事。

诗给我的感觉就是要么诉衷肠,要么鼓势气,打油诗要么讽刺幽默,要么宣传推广。诗相当于国画寓意很深,打油诗相当于儿童画,一目了然,就表达一个事。

四、诗是文言文,打油诗是白话文。

虽然有人说打油诗也是文言文,白话文是顺口溜,在打油诗兴起的初期虽然也是文言文,但比较诗,那时打油诗的所谓文言文就是当时的白话文,如果说白话文就是顺口溜,现在的顺口溜可以认为是随着时间推移的现代打油诗。

五、阅读的人群不同

诗是文人墨客的专利,有些爱好者努力向文人墨客方向发展,也有阅读诗的动力,但一般的人群即使阅读也不会慢慢品读,更不会去考究写作背景、写作特点、立意寓意、中心思想,而是读一遍,知道多少算多少,实在看不懂就不看了,偶尔有点兴趣或者百度一下,或者问问老师朋友就算不错了。打油诗的读者是大众,好的打油诗或者顺口溜,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看一遍或者听一遍就能记住几句话,记住一些作者想说的内容,普遍喜闻乐见,所以,打油诗的“观众”要比诗的“观众”多得多。

五、价值不同

诗有学术价值,打油诗有社会价值。诗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可以通过诗研究古代文化、研究风土人情、研究外国文化、研究历史课题、研究写作字词句的艺术…。打油诗由于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宣传大众的体裁,如果用于广告、政策宣传、普法、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的道德建设…是很好的一种传播形式,其社会价值值得重视。

六、百花齐放共同发展

诗和打油诗层次不同各有所长,雅俗共赏需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百花齐放才能满园春光。诗虽然高雅,但如果用于农村普法教育,多数人是听不懂的,打油诗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打油诗虽然通俗易懂,但对于字词句的发展作用不大,文的美感显然不足。如果说促进诗的发展和扩大诗爱好者、读者的队伍,我道是主张普通人员先学习顺口溜打油诗之类的作品,产生对顺口的兴趣,然后多写一些顺口溜,产生自己的读者,从中提高写作积极性,逐渐学习诗的知识,慢慢成为诗的接受者、爱好者,这对于扩大诗的读者队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为何要叫打油诗***而不打酱诗或打醋诗呢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诗作得名。唐代诗文盛世,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名家,而张打油的诗风别具一格,被称“诗怪”。清代翟灏的《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录张打油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写雪,全诗无一雪字,手法颇奇。后世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以作者套名。另外,有的作者自嘲或自谦,也称自已的诗作为“打油诗”。

相传,某年冬,某官员去祭奠宗祠,见外墙有一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官员问是谁写的,旁人皆答:“必定是张打油的作品!”可见,张打油有一定诗名。

当时,南阳被围,情势危急。官员命人叫来张打油,令他写一诗。张不加思索,写下:“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此诗一传开,张打油的名声更响了。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也写过打油诗。他为某官的母亲祝寿,席间应邀作诗。纪才子笫一句写:“太老夫人不是人,”该官看到面色铁青;第二句写:“九天仙女下风尘;”官员转怒为喜;第三句写:“养儿偏要去作贼,”官员气得发抖;第四句收:“偷来蟠桃敬母亲。”官员感激,众皆欢愉。

乾隆年间,有一翰林上书,将“翁仲”错倒为“仲翁”。乾隆爷批:“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乾隆特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倒置,以“毒”攻“毒”,这也算是首别类的打油诗。

打油诗流传多年,别有风味,也算是中国文坛的一支奇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