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长沙阿南结局(长沙会战解说词)

2024-06-26 04:05:33栏目:商业
TAG: 长沙  日军

很多朋友对于长沙阿南结局和长沙会战解说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2. 长沙会战解说词
  3. 长沙保卫战里的阿南危机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第一、薛岳采取了新的战法,名为天炉战法,这其实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方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这种方针有力的削弱了日军的进攻锋芒;

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在东南亚,太平洋,牵制了日军兵力;

第三、阿南惟几急于建功,轻敌冒进,被薛岳抓住机会;

第四、1941年开始,日本国力衰弱,日军第十一军的弹药配给量是1937年的一半,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日军的火力;

第五、美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援助中国,薛岳的战区作为与日寇相持的战略要地,武器装备优先使用,日军的75mm山炮在105mm榴弹炮面前,威力有限。

长沙会战解说词

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前后历三次达数年之久,三次长沙会战虽结果不同但战法类似且前后关联很大,所以一并解说更好。此次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第11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0月。日军集中11军主力南下长沙,薛岳提出了一个“后退决战”的战略,简单说就是避开日军攻击矛头逐级抵抗,有序撤退,同时在日军侧翼留下一些部队对日军进行袭扰,还大肆破坏日军南进道路,实行坚壁清野,让日军的机械化装备寸步难行,可惜时任日军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过早发觉,下令匆忙撤退,第九战区虽立即追击,但日军实力未损,中国军队战果不大,中日此战战平。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到10月,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调整了策略,首先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其次正面进攻同时也集中重兵击溃侧翼中国军队,还截获了中国军队在正面部署担任阻击任务的74军的位置,予以重点打击,结果薛岳构想给日军设口袋阵的战略尚未实施,日军已将中国军队所有的部署打乱,幸好此时宜昌的陈诚第六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不得已只能撤退,中国军队趁机追击,挽回了一点先前连连战败的颜面。此战长沙虽未失守但中国军队伤亡巨大。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吸取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采取先松后紧的防御策略,诱使挟胜利之威的第11军向长沙前进毫不怀疑,同时部队在阻击日军的同时尽量保持战力,又加强对沿途道路的破坏,使得协同作战的日军逐渐分割,特别是协同的重炮和坦克未能跟上日军前锋部队的脚步,中国军队的压力大大减轻。同时薛岳调派日后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坐守长沙,阻挡第11军数日进攻,在长沙城已失陷大半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乏力。加上侧翼中国军队对后勤补给线的不断袭击,连日作战的日军弹尽粮绝,薛岳抓住战机,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击,日军狼狈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

三次长沙会战一平一败一胜,面对日军精锐的第11军,中国军队能取得如此战果实属不易,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薛岳也成为名震中外的抗战名将。此后英美才开始看重中国的国际地位,相继废除了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美国亦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抗战。

长沙保卫战里的阿南危机

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里的阿南惟几的扮演者是由日本演员须藤正裕扮演的。1941年担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阿南惟几,于同年9月、12月先后发动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最终败于薛岳“天炉战法”,损失5万将士,遭受惨败。

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是由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浙江美浓影视有限公司投资拍摄战争剧,并由董亚春执导,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等主演。

OK,关于长沙阿南结局和长沙会战解说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