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点子


晋绥军358团的结局(亮剑叛徒最后的下场)

2024-10-02 09:25:29栏目:商业
TAG: 山西  一个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晋绥军358团的结局的一些知识点,和亮剑叛徒最后的下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师长?
  2. 亮剑叛徒最后的下场
  3.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师长?

千万别小看晋绥军这支队伍,尽管在“山西王”阎锡山的手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只能算中等偏下,但在民国军界却是“人才辈出”。莫说楚云飞当一个小小的第89师少将师长,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中除阎老西外,成为战区司令长官和“剿总”总司令的也不乏人在,比如曾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商震。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下野后避居大连,山西省长由他的老部下商震出任,商震由于出身陕军和功高盖主,其实早已失去阎的信任,与晋绥军中阎锡山的嫡系将领也是矛盾重重,为此一口气撤换了25个县长。在阎锡山的幕后操纵下,山西军政两界发起了“驱商运动”。商震怒而率领旧部9000余人东出娘子关,自此脱离晋绥军系统。

蒋介石对文武双全(精通英语)的商震早就有意延攬,立即明令其为第32军军长,既给枪又给钱,很快发展到3万人马。从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商震历任第2军团长、第20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陪同参加开罗会议,鬼子投降以后再出任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妥妥的的中央军嫡系大员。

《亮剑》給楚云飞设置的身份是黄埔五期毕业生,事实上在黄埔开始办学的1924年,阎锡山还跟着北洋政府瞎混呢,所以黄埔早期的山西籍学员真心不多,黄埔一期秘密投考的几人中出类拔萃的只有徐帅,其它赵荣忠、郭树域等人要么过早战死要么另谋出路。

四期以后学员数量虽有增加,但返回晋绥军任职者仍然寥寥,类似于楚云飞这样的少壮派军人,转投中央军是非常可能的,这是因为:

阎锡山的部队并不重用黄埔生。

阎锡山虽然“算是”国民党,其实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把晋绥军更看作是自己的私人武装,多用保定系山西籍军官,以及系统内培养出来军事干部,什么学兵团训练团的,甚至是任人唯亲:“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因此对于国民党正统教育出来的黄埔生并不感冒,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阎锡山身边的骨干将领没有一个黄埔生就是明证。

延伸说来,《亮剑》中楚云飞拥兵5000仍然是个上校团长,其实剧中暗里已经说明阎锡山并不真正的信任和重用他。

蒋介石坚持不懈挖掘阎家墙角。

阎锡山虽然在1931年以后不再扯旗反蒋,但他毕竟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对蒋介石统一军政的方略而言,仍然是必须打击和削弱的对象,有机会下手绝不客气,当然也包括对山西军官团的挖墙角。不止是商震,晋绥军重将徐永昌,投奔国民政府后官至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1945年9月2日曾代表中国在密苏里号上受降,位高而权重。

还有我们熟悉的晋绥军第35军军长傅作义,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逐渐脱离阎锡山在绥远自成体系,抗战末期已是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二战区阎长官平起平坐了,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在华北的军职已经高于“老东家”阎锡山,这三位陆军二级上将衔“中央大员”皆出自晋绥军门下,很是说明问题。

鬼子投降后一批杂牌军嫡系化。

抗战胜利后在整编全国军队的进程中,确实有一批地方派系的部队被吞并和嫡系化,其中川军数量最多,比如最后增援淮海战场的第20军、孙元良他叔掌握的第47军等部,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分划到各战区作战期间,被逐步同化和“中央化”的,有粮有饷有装备,何乐而不为?而阎锡山的晋军在日寇的打击和重庆的挤压下,到1945年只有10万余人,官多兵少的情况也造成一些将领外流。

所以无需去考证《亮剑》里楚云飞的什么历史原型之类的,他的履历更像是蒋阎关系的一个缩影,山西籍黄埔生的一个代表,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黄埔生存在,蒋介石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挖到中央军去,给个师长当当没什么了不起。再者说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几乎全部是中央军,如果楚云飞不到场,李云龙跟谁演对手戏去?

亮剑叛徒最后的下场

亮剑中三大叛徒一个是八路军独立团朱子明,晋绥军358团炮营营长钱伯钧和营副郑谦。

一、朱子明投敌后摔死。

朱子明在被山本俘虏后忍受不了酷刑而出卖独立团叛变,给鬼子送情报,在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结婚之日因为他的情报鬼子在当晚对独立团进行了偷袭,独立团损失惨重,赵家俞所有相亲无一幸免被鬼子全部屠杀,在之后将军岭的撤退中被晋绥军楚云飞阻击从山上直接摔下摔死。可惜了便宜了这位狗汉奸朱子明了,死的太容易了。

二、钱伯钧被楚云飞击毙。

在大战将近时,楚云飞联系不上自己的炮兵营部,这位炮兵营长就是钱伯钧,而此时的钱伯钧已经和鬼子进行了秘密沟通,决定叛变投敌。而独立团李云龙一直盯着钱伯钧一旦有变化直接一个狂奔过去,把钱伯钧的炮营一锅端了,此时的钱伯钧在逃跑的路上楚云飞追上,被楚云飞一枪毙命。也算死的比较痛快的

三、钱伯钧的营副郑独立团围剿杀死。

钱伯钧投敌叛国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副官,但凡副官有良知,在钱伯钧想投敌叛国想法没有做最后决定时,不是去劝营长就算战死坚决不能投敌,而是添油加醋的鼓动钱伯钧投靠鬼子,为了鬼子承诺的高官俸禄所吸引,说明也是个贪生怕死无耻之徒。在被独立团围剿时反抗被打死也是死有余辜。

总结,亮剑中三大叛徒总体来说用了简单明了的一笔带过,毕竟是抗日剧不是谍战剧所以三大叛徒的戏份并不多,当然观众也是不想看叛徒的戏份过多对吧?不知小伙伴们怎么看待这三大叛徒?是不是觉得死的太容易了?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提起晋绥军,就不得不提阎锡山这个人。1909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太原当陆军小学的教官。

同年11月23日,阎锡山在归国留日士官赴北京会试中名列上等。因而,他成了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成授予少尉。之后,阎锡山回到山西,成了副团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一时间全国风起云涌。阎锡山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趁机在山西发动了起义,响应了革命,并且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也因此成了大都督,从此他便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阎锡山的晋绥军原本是清末的山西新军,在他独揽大权以后开始利用各方的矛盾来进行了四次扩军。晋绥军也从辛亥革命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中原大战前的二十万人,真正成了一只盘踞在山西的重要军事力量。

1917年,阎锡山对晋绥军进行了第一次扩编,晋绥军从一万人增加到两万人,当时的晋绥军由四个混成旅、两个骑兵团以及五个特种营组成。由于阎锡山讨伐张勋和出兵湖南中站在了段祺瑞这边,所以段祺瑞上台以后,也对这次扩军予以了默认。

1924年的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地方军阀都趁机扩充自己的兵力。此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比较强,威胁到阎锡山的山西。因而,阎锡山进行了第二次扩军,扩军后的晋绥军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四万人。此时的晋绥军组成是这样的:

1927年,当时阎锡山参加了北伐,因此进行了第三次扩军。这一次直接从四万人增加到了十三万人,此时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了一只举足轻重的军队。

1930年,阎锡山害怕蒋介石“削藩”会波及自己,为了增加对抗的筹码,他悄悄进行了第四次扩军,以应对蒋介石的压力。这一次,晋绥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阎锡山治军两个最大的特点:

1.信任五台人,不信任外省人。

2.手下不能动他的权和钱。

3.保守均势的核心策略。

阎锡山非常重视将领的籍贯,地域观念特别强。这点其实和他的老对手蒋介石是很像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是以五台籍将领为主的打造的嫡系部队。比如1939年的时候,第二战区四个集团军中,五台人占了三个。在当时,五台话也一度成为了山西的官话。

当然,阎锡山毕竟是科班出身,其高级将领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在军校中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比如阎锡山的参谋长朱授光就两次到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第二点自然好理解。阎锡山的爱将杨爱源就曾这样说过“会长给你甚,你拿上甚,会长不给你甚,你不要要甚,你千万不要捋他的权,也千万不要捋动他的钱”。杨爱源就是因为一生恪守这些原则,才能够深得阎锡山的信任。

当时的晋绥军内部其实是互相牵制,互不和睦的。比如阎锡山任命一个军长,就要给这个军派一个和军长不亲近的师长;任命一个师长,又必要委派一个和师长不亲近的旅长和团长。为的就是使得晋绥军达到均势,便于那个势力都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在阎锡山“保守均势”的方针下,晋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西本土执行防守任务,外出作战的时候并不多。特别是阎锡山的手下傅作义,更是有“守城名将”的称号。这个策略也是使他能够在山西统治38年的重要原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关于晋绥军358团的结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