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


唐朝开国功臣结局(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

2024-10-02 07:13:47栏目:商业
TAG: 文静  李世民  功臣  开国  参与

大家好,关于唐朝开国功臣结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
  2. 唐朝可以免死两次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3.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排名

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

一、刘文静

刘文静是跟随李渊征讨隋朝的开国功臣,在唐朝建国之后被封为了宰相,然而由于政治意见的不合使得他与朝中的大臣有了恩怨,最终在一次酒后失言被人上告李渊,李渊大怒之下处死了刘文静。

二、阚棱

阚棱也被李渊处死了,阚棱原本是隋朝的一员大将,在李渊征讨的过程中投奔了李渊,为李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阚棱原本是隋朝的人员,所以李渊不是很彻底的信任他,在一次捕获的俘虏污蔑之下,阚棱被当做卧底斩杀了。

三、杜伏威

杜伏威是与阚棱一起被李渊斩杀的,阚棱在投奔李渊之前是杜伏威的手下,当时捕获的俘虏为了加深自己的供词的信任度,将杜伏威也连带在了一起,所以李渊将杜伏威与阚棱一起斩杀了。

四、罗艺

罗艺造反失败被李世民斩杀,罗艺也是跟随李渊开国的,但是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端之中,罗艺站在了李建成的一方,所以在李建成被李世民斩杀之后,他担心会被李世民针对而起兵造反,最终造反失败,被杀。

五、侯君集

侯君集唆使太子造反失败,被李世民斩杀。侯君集原本是随着李世民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所以十分的被李世民信任,然而在一起征战的过程中他私藏了大量的战利品,被李世民当众职责,因此而内心产生怨恨,最后唆使太子造反失败被杀。

六、张亮

张亮造反失败,被李世民斩杀。张亮此时能力极强,原本是瓦岗山叛军的一员,随着瓦岗山的崩溃,张亮投奔了唐朝,随后才能被挖掘深受李世民的信任,然而随着实力的庞大,张亮心中有了异心,在尚未起兵造反的时候就被人举报,因此而被李世民斩杀。

七、李君羡

李君羡也被李世民斩杀,李君羡是和张亮一起投奔唐朝的,后来由于功劳巨大,被李世民任命守卫宣武门,随后由于民间传言被李世民找了个借口斩杀了。

八、薛万彻

薛万仁被唐高宗斩杀,薛万仁原本是隋朝的大将,随后投奔了李渊,立下了赫赫功劳。然而在玄武门之变中站在了李建成的一方,在李建成被杀之后薛万仁逃亡。随后唐高宗继位请回了薛万仁,之后又与朝中大臣交恶,被污蔑谋反,从而被杀。

唐朝可以免死两次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大臣的最高奖赏,若大臣犯法,持此铁券可免去死刑。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功大臣,公爵李善长等六人,侯爵汤和等二十八人,并赐免死铁券。结果,免死铁券并没有帮助李善长等人逃过一劫。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唐朝来说,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对于唐高祖李渊赐予的“恕二死”,意思就是可以免死两次,这和免死铁券的意义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理解为李渊赐给开国功臣的免死铁券。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刘文静,虽然拥有了免死铁券,却还是没能逃过一劫。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高祖李渊,为何要除掉开国功臣刘文静呢?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也即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隋朝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从官职上可以发现,在李渊起兵之后,刘文静就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在唐朝建立后,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这相当于获得了免死铁券。而这,无疑是对刘文静功劳的认可和犒劳。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彼时,刘文静认为自己的才能和功劳都在裴寂之上,但是其地位却比不上裴寂,因为心怀怨言,并和裴寂结下了比较深的矛盾。不久之后,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让自己的兄长向皇帝告发刘文静,诬称刘文静谋反。对此,唐高祖李渊最终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由此,虽然可以免死两次,但是,刘文静这位唐朝开国功臣,还是被皇帝斩杀了。

当然,唐朝的开国功臣不止刘文静这一位,之所以刘文静手握免死铁券,还是难逃一死,显然和他自身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唐朝建立后,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表示要斩杀裴寂。当这样的言行被唐高祖李渊得知后,自然对刘文静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在唐朝文臣武将的团结。

最后,进一步来说,虽然刘文静口出狂言,但是,实际上,刘文静并没有实质上的谋反行为,也即刘文静还是对唐朝忠心耿耿的。因此,杀害刘文静,自然是唐朝的一大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李渊在唐初文臣武将中的威望。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正式为刘文静平反,追复其官爵。在李渊起兵之前,刘文静就断言李世民必成大器,而历史最终的走向,也和刘文静之前预料的一样。

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刘文静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刘文静也位列其中。虽然被唐高祖李渊所冤杀,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之后的皇帝,还是还了刘文静的一个公道,并且肯定了他对于唐朝建立的作用和贡献。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排名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扩展资料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类

这二十四名功臣分成三类:

1、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心腹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等10人。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起兵之初,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所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而且长孙无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也无可争议。

其余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也属于坚定的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对都还可以。至于说排名相对靠后,李世民在其他地方也会有补偿,老伙计们也都理解。

2、中立的唐太宗手下

李靖、李绩、秦琼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这三个人各有各的苦衷,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争议,旧唐书说他参与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没有记载,从排名来看,秦琼应该是没有参与,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来投李渊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琼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琼没有参与。

而李靖则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低调的人,不参与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军功确实很大,军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个可以跟李世民比军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参与政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于皇帝,谁是皇帝他忠于谁。

而李绩则是因为自己的经历非常复杂,所以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很敏感,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绩倒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3、其他各个势力

其他各个功臣有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张亮。

像魏征就是李建成的谋臣,后来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于是重用,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也传为佳话,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关系很好,或者很早就跟着李渊起兵,虽然并非李世民心腹,但是对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劳,其中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却是为李世民做过卧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劳,所以排名也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开国功臣结局和盘点唐朝“八大开国功臣”,结局分别如何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